新六九中文 > 仙侠修真 > 风中舞风的人 > 第18章 寻风0017(2/3)

第18章 寻风0017(2/3)

上一页风中舞风的人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桓公点点头说:“好吧,我暂且听你的话,先不杀他。”

一日,齐桓公论功行赏,准备任命鲍叔牙当齐国宰相●知鲍叔牙却偏偏提出:“我虽然对您是忠心耿耿,但只是一个庸臣,不会有大的作为△公如果只想管理好、治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想建树王霸天下的不世功业,那非用管仲不可!”

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

鲍叔牙说:“以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宽厚仁慈,安抚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国家,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个强项,所以要是他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

齐桓公说:“可是他阻挡我回来当国君,在交战时又射中了我的带钩,几乎置我于死地←是我的仇人,我不杀他就是给足你面子了,怎么还能用他做宰相呢?”

鲍叔牙不慌不忙地说:“当时两军对峙,他忠于其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射。换了我,也会为您去射公子纠的。”

桓公沉吟了一会儿,说道:“那我得先试探一下他的学问再说。”,叔牙摇摇头,进言说:“非钞人,须以非钞礼节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贤礼士,不计私怨,会有更多的人来齐国效忠尽智!”。桓公听后,恍然大喜,随即命人择定吉日良辰,用“郊迎”大礼,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

桓公与管仲一连谈论三日三夜,句句投机,即拜管仲为相国,且尊称为“仲父”,言听计从,专任不疑,出左右:“国家大政,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

从此,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出谋划策,桓公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有效地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桓公和管仲依据中原形势制订了切合时宜的霸业方针--尊王攘夷,即尊奉周朝王室,以此挟持天子命令诸侯;攘除夷狄侵扰,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可以团结诸侯,可以立德树威。

对内,实行一系列整顿改革,使百姓仓廪充实,而后进行教化,让百姓明礼仪、知荣辱。

对外,在处理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上,则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外交策略,力戒恃强而骄,处处表现出:讲信义、重礼让、有节制的大国风度♀样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从公元前681年开始,齐桓公在这一旗帜下向外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功,雄霸中原三十多年‰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治国安邦靠贤才,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而,贤才难得,荐贤、让贤更属不易。吃道“荐贤者贤”。后人说叔牙之“贤”有三:

一是举贤不避亲,重大节,不重表象。鲍叔牙与管仲自**好,可以说情同手足,但面对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大业,他考虑的却是管仲的“治国才能”,即“内能安百姓,外可抚四夷,功勋加于王室,恩泽布于诸侯,使国有泰山之安,使君享无疆之福”。

当有人说“管鲍分金”时鲍叔牙吃了亏,他解释说:管仲“不是贪这点小钱,而是家贫不给”;当有人讽刺管仲战场上胆怯后退,他辩解道:“这是因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养侍奉,故不能轻生。”

二是贵有自知之明。当齐桓公看到鲍叔牙连立大功、却不思己得,而于心不忍时,鲍叔牙说:“主公不必顾虑微臣,如若不嫌,臣还是作我的将军,边疆有事,为主公冲杀陷阵,万死不辞×于相位,还是授予管夷吾(管仲)吧。对于治理国家,微臣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不如;治国不失权柄,不如;忠信以交好诸侯,不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风中舞风的人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