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九中文 > 都市小说 > 秦时小说家 > 第两百八十七章 幕府(第一更)(2/4)

第两百八十七章 幕府(第一更)(2/4)

上一页秦时小说家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出咸阳,向北则是一马平川的关中之地,秦川沃土,数百年来,自从老秦人从陇西东拓以后,这里便是根基之地,就算是百年前最为强盛的魏国,也未能够将其侵占。

何谓秦川?

秦国之山川沃土,谓之秦川!

百年前便是有此名,亦是关中之地之称。

秦川者,益水丰厚,沃野可耕,被山带河,兵戈难侵。

何谓益水?

可用之水!

数千年来,水系之患一直是诸夏的重病,三代之前的五帝岁月,无论是舜帝,还是禹王,均是在一生中多有治水,梳拢河道,方有如今的诸夏之地。

三代以来,春秋战国并起,诸夏之地冬至燕国辽东,西至秦国边界西陲之地,南至云梦大泽区域,北至云中,虽如是,然这个诸夏仍是湿热多雨、河流纵横、林木葱茏之区域。

水系虽多,益水不显,数百年来,列国并起,为了富国强兵,水家应运而出,天下水家水工,终生揣摩效力者,依旧是如何消除水患,使之成为益水。

既要消除隐患,那边是需要治水,其内自然是以消弭河流泛滥为第一要务,灌溉与开通航运尚在其次。无论是楚国的汉水过郢,还是魏国的引漳入邺、鸿沟过大梁,蜀中都江堰,其起始宗旨无一不是铸就益水。

秦川之地,九水十八池,东西八百里,益水甚多,得天独厚。也正是因为其得天独厚,故自三皇五帝以来,关中便是天下公认的形胜之地,这里悠悠然滋生了以深厚耕稼传统为根基的创造礼制文明的周人,

平王东迁以后,秦国占据此地,有了属于自己的根基之地,拜天地厚赐,秦川似乎本该早成为天下一等一的大富之区。

然则,及至如今的秦王政登位,秦川还远远不是天下首富之地。东不及齐国临淄的滨海地区。南不及楚国的淮水两岸。中不及魏国的大梁平原。

若非百年前,秦国有耕战国策,对外征战多有战胜,从山东六国源源不断地夺取财富人口,仅靠自身产出,实不足以称雄称富于天下。

其间因由,便是在于秦川之地的两大难题:白毛碱滩,近水旱田。

河流交错,池陂浸渍,秦川的低洼积水地带往往生成一片片奇特的盐碱地。终年渍水,久湿成卤,地皮浸出白生生碱花,夏秋一片汪洋,冬春白尘蔽日,种五谷不出一苗,此等五谷不生的白毛地,老秦人呼为“盐碱滩”。

此等田地,纵然有益水多多,但仍旧是大害之田,毗邻良田但有排水不畅,三五年便被吞噬,转眼便成了见风起白雾的荒莽碱滩。

良田一旦变白,农夫们纵然费尽心力,修得毛渠排水,十数八年也休想改得回来。老秦人多有苦涩之音:水盐花碱,有滩无田,白土杀谷,千丈狼烟。

秦川西部地势稍高,排水便利,此等碱滩很少生出。然一进入逐渐开阔的秦川中部,从大咸阳开始直到东部洛水入渭之地,此等白毛碱滩便频频生出,绿野之中片片秃斑,丑陋得令人憎恶,荒芜得令人痛惜。

而今这般情景,自然也是落入周清的眼中,从咸阳而出,一路北上,不久便是入泾水,并未乘船,而是过泾水,纵马继续北上,放眼处,盐碱滩地数不胜数。

“小师叔,无怪乎秦王一力修渠!”

“秦川之地何止数十万顷,根基不亚于蜀中沃土,然若都是这般盐碱地,那可就相当于荒漠了,无数秦人空守此地,未得产出,长此以往,必生事端!”

一行十多人行走在秦川西部区域,地势逐渐升高,目光看的自然也是越来越远,时值临近夏收,在那一片片稀疏无比的天地内,一处处空白的区域很是碍眼。

纵然有河渠存在,但这般的情景之下,老秦人也不看轻易使用河渠,引水不排,数年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秦时小说家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