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九中文 > 都市小说 > 长乐夜未央 > 32、西南夷(2/3)

32、西南夷(2/3)

上一页长乐夜未央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贵丝袍地小女孩安静地坐在一棵树下,专注地拆解玉制的九连环,而另一棵树下,稍长的男孩背倚树干伸腿踞坐,认真地看着手中的书简。

相较两个孩子所面临的难题,霍光所面临的问题更加棘手——

战还是不战?

大将军幕府中,第一个议题便是,吕辟胡战败后,是否还要继续平叛。

对这个议题,大将军幕府的属吏意见十分一致——必战!——

西南臣服本就源于战,不战无以威慑!——

更重要的是,富庶地益州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地。

一直以来,虽然不吝以兵征伐,但是,相较匈奴或者交趾,富庶的西南从先帝时便是作为汉之内郡经营地,修路、移民,以交流为基础,促进其稳定地展并融入大汉的统治——

武帝连续三年对西南用兵,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西至蜀西者置初郡十七,却皆以其故俗治,无赋税。郡县吏卒地给养和车马,均由旁郡供给。

这种宽泛的政策虽然有利于西南的稳定,却也意味着朝廷对西南诸夷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因此,当武帝驾崩,西南夷的反叛也就可想而知了——

与其说那些蛮夷君长是臣服于强大的汉室,倒不如说他们是向不吝军力的武帝臣服。

蛮夷不知礼义廉耻,只知强弱之势,除了战、战胜,是不能让他们真的臣服的。

于是,议题迅转入下一个更关键的问题——谁为将?

倒不是没有人选。

汉制,非军功不侯。但凡男儿,谁不想博封侯之赏?

幕府属吏不论,单是朝中公卿百官,上请战之奏的便不少——大鸿胪田广明、光禄大夫龙额侯韩增,甚至上官安与范明友也上书请战。

人选一多。决断便困难了——毕竟,谁也不是才具卓越,远胜旁人。

最后,还是杜延年的话终止了争论:“汉以故俗治西南,然诸夷频反。当以法道约束,以使其对汉有所敬畏,臣以为大鸿胪或者军正为将最合适……单以事论,也当是大鸿胪最合适!”——

大鸿胪。掌诸归义蛮夷,原名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大鸿胪田广明,字子公,郑人。以郎为天水司马。功次迁河南都尉,以杀伐为治。元狩中,郡国盗贼并起。迁为淮阳太守。田广明为淮阳太守一年多后,生了一件事,让其入了天子之眼——故城父令公孙勇与客胡倩等谋反。胡倩诈称光禄大夫,从车骑数十,声称自己为使者前来督察盗贼之事,驻于陈留传舍,打算趁太守谒见之时,擒住太守。田广明察觉有诈,兵抓捕,皆斩。先帝以广明连擒大奸。征入为大鸿胪。并擢其兄田云中代为淮阳太守。

军正王平,字子心。齐人。军正,掌军中执法。不属将军,将军有罪则奏闻,二千石以下则行法。王平掌军法多年,深谙律法,秉持公正,素有口碑。

显然,杜延年是着眼于长远的,其它人无法反驳,只能按捺下自己的盘算,表示同意。

随后地议题便是例行公事了。

待议事结束,霍光将杜延年留了下来,两人端坐沉默,似乎谁都不想开口,最后,为人属吏的杜延年不得不先开口:“将军可是有所教?”

霍光摇头:“幼公方才还有话未说完……”

杜延年没有否认,微微一笑,垂道:“以田君之才,为大鸿胪实在不合适!”

霍光点头——田广明的才能的确不在掌诸归义蛮夷的大鸿胪之职上。

“……臣以为,田君之才仍在治理地方上,三辅长官或许更适合他。”杜延年沉吟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想法。

霍光愕然,半晌才对杜延年道:“也只有你敢说这样地话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长乐夜未央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