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集食品,或饥逝世于墙壁之间,或为兵士所杀。
袁术以谶言代汉者当涂高,自认为自己的名字正好与之相应(袁术字公路,路者,途也),又以袁氏出于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儹逆之谋。问孙坚得传国玺,拘孙坚之妻而夺之。及闻天子败于曹阳,于是召会群下议称尊号。众莫敢对。主薄阎象进言说:昔日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弈世克昌,但比不上有周之盛,汉室虽微,但没有殷纣之暴。袁术闻之沉默。
袁术聘处士张范,张范不往,使其弟张承前往致谢。袁术对张承说: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比肩高祖,你认为何如?
张承说:在德不在强,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假如意图儹逆,干时而动,必将为众所弃,谁能旺盛?袁术闻言不悦。孙策听说了,与袁术书信说:成汤讨桀,称有夏多罪,武王伐纣,说殷有重罚,这两位圣主,虽有圣德,假使当时并无失道之过,也就没有理由逼而取之。如今主上并非有恶于天下,徒以幼小,挟于强臣。与汤武之时不同。且董卓贪淫骄陵,志无纪极。至于废主自兴,也还是未敢。而天下人同心忿疾他,何况效尤他更为严重的人呢。又听说幼主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天下虽未被其恩,但都回心于他。使君五世相承为汉室宰辅,荣宠之盛莫与为比。应当效忠守节,以报王室。如此则成周召之美,为率土之所看。时人多惑于图纬之言,妄牵非类之文,苟以悦主为美。不顾成败之计。这是古今之人都应当郑重考虑的。怎可不熟虑?忠言逆耳,驳议致憎。假如有益于尊明,无所敢辞。
袁术开端自认为有淮南之众,料定孙策必定与自己一样的见解,及得其书,愁沮发疾。既不纳其言,孙策遂与袁术断尽关系。>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