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机构都不看好,但他们也不敢百分百肯定就造不出来,万一种花家掌握其他技术呢?>
这是不能确定的。>
所以好多国外机构还是一直做监测,同时也祈祷着,“一定造不出来!这就是个样子货!”>
“肯定会出问题!”>
“造出来,也不可能飞起来!”>
“第一次实验,可能就会发生爆炸!”>
“……”>
国际上有很多不看好的言论,同时也有很多正面意义的言论,倒不是看好光压发动机,而是肯定了种花家的‘速度’。>
也就是,种花速度!>
对比来说,有国家研制大型航空母舰,花了二十年时间,航母第一次下水都会出问题,宣称航母已经确定要服役,却依旧停留在港口动也不动,还频频的爆出有各种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内制造光压发动机,只短短两个月时间,超大圆形框架已经搭建好,通过卫星已经能看到整体构造。>
这种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那可是直径120米的超大圆球,即便只是造个超大的圆形建筑,三个月时间想搭好框架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是光压发动机了。>
王浩就是没有这么多感慨了。>
光压发动机项目确定以后,就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哪一方面都是优先供给的,短时间能搭建好框架也很正常。>
他抵达了光压发动机实验基地以后,就着急了设计组的核心人员,谈起了对‘发电模块’的设计改进。>
“现在我们拥有了适合光压发动机的发电技术。”>
“所以,要对于发电机的发电模块进行改进,原来的设计是利用一部分蒸汽发电以及超导电池维持供电,但也只能支持半个小时左右。”>
“新技术,可以让光压发动机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
光压发动机,外在看起来非常庞大,实际上,消耗电力的并不是庞大的凹面反射镜,而是强湮灭力场、激发推进装置以及电子电路系统。>
核反应堆是能持续维持的。>
凹面反射镜看似很庞大,功能就只是释放光源、制造光压,也用不到电力能源支持。>
强湮灭力场和激发推进装置都是耗电大户。>
两个装置耗电量很高是其次,更主要是功率要求太高,地面至此后都需要很粗的电缆作为电力供给。>
之前的设计师利用几台蒸汽发电机,再加上几块超导电池,一起维持大功率的电力供应。>
这个设计的问题在于,超导电池的电量是有限的,理论上只能维持三十分钟左右。>
蒸汽发电机自身重量很高,还要在凹面反射镜前端,进行负责的蒸汽发电设计,就让整个发动机的重量有了很大增加,同时,复杂的发电设计也增大了出现故障的概率。>
王浩认真谈起了新技术,“我们采用全新的光能磁化发电技术。这项技术只需要从凹面反射镜分出一部分光源,进入到特定的封闭空间,再安装一台弱化的强湮灭力场装置就够了。”>
其他人听罢都惊讶的张大嘴。>
他们心里有很多的疑问,还是曹东明问了出来,“王院士,新技术这么简单吗?只需要再添加一台湮灭力场设备。”>
王浩点头。>
曹东明继续问道,“转化效率怎么样?能让发动机自给自足吗?”>
王浩道,“我们已经进行过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