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九中文 > 都市小说 > 国姓窃明 > 第247章 尘埃落定(2/6)

第247章 尘埃落定(2/6)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我军先掉头集中力量打垮多尔衮,也好对龟缩的吴三桂敲山震虎。若是迁延日久,我怕我军士气会更加低落,而且粮道容易被多尔衮的骑兵威胁!”

李自成没有立刻表态,他觉得刘宗敏说的“速战速决,趁着士气尚未低落”这一点倒是对的,但“打败多尔衮就能对吴三桂敲山震虎、震慑住对方”,李自成是完全不信的。

要是多尔衮败了,只怕吴三桂会更加自大,觉得强敌两败俱伤、他愈发好坐收渔利了吧!

另一旁的刘芳亮看大王沉吟不语,也估摸出李自成并不完全赞同,他也就壮着胆子指出了另外几点风险:

“大王不可鲁莽啊!清军来去如风,我们要求战,未必能得战,说不定反而我进敌退、被调度疲惫。

我军有坚固营垒可守,何不攻守易势,也好趁机观察清军与吴三桂的关系?

比如我军要是让出多尔衮进关的道路,吴三桂若是敢开城门放多尔衮进关,多尔衮进关后必然徐徐削夺吴三桂权柄,二贼必然不睦,渐渐生出嫌隙。

若是不敢,二贼也一样会生出嫌隙,清军依然不得好生休整,还得另外在关外施工扎营,则我军可趁其营垒将成未成之机,以趁其敝!

毕竟清军全是骑兵,若是尚未扎营,我们主动出击,他们还能逃跑。要是营地已稍具规模,我们冲杀上前,他们就只能选择一战,或是放弃未完的营地。我军纵杀不得多尔衮多少人马,若能夺其半成的营地,也能重创清军士气,鼓舞我军士气!”

刘芳亮这番话,着实听得李自成都有点被忽悠了。他没想到这种老粗武将也有略懂谋略的时候,不由暗暗点头:“此言听着倒也颇有道理……”

清军的机动性是很强的,这一点李自成虽未跟清军交过手,但他也俘虏迫降了那么多原明朝边军将领,从和这些人的沟通中,多少也能了解到清军的厉害之处。

清军最强便是骑射和机动拉扯,要是营垒未立,自己追击求战未必追得上。可如果把营垒的木桩、帐篷稍稍施工一番,将成未成、防御工事还没影的时候,在这节骨眼杀过去,清军要是再跑,就会损失很多来不及带走的帐篷,甚至一些车杖牛羊补给,那清军选择跑的概率就会降低一大截。

这个先暂时示弱的打法,果有妙用!

但李自成殊不知,这些见识如此高明,自然不是刘芳亮自己想到的,而是大军在这儿攻关、等待多尔衮期间,刘芳亮跟宋献策闲聊之际,宋献策已经潜移默化跟他分析了不少。

事到临头,刘芳亮再结合自己的见识兵机,添油加醋二次加工说出来。

宋献策这么干,其实也是不想多树敌——自从刘宗敏杀害了崇祯以后,宋献策因为此前一些方略上跟刘宗敏不对付,双方关系越来越差。宋献策估计到刘宗敏那么莽肯定会选择最激进的打法,而他力劝持重,又不想当出头鸟,便把刘芳亮顶出去。

刘芳亮谋略不足,原本也没多少这方面出头露脸的机会,便甘当了棋子。

李自成又琢磨了一下,觉得可行,这才最后查漏补缺,问起宋献策:“军师以为如何?”

宋献策假装一碗水端平地公允思索了许久,就好像刘芳亮这些话他也是第一次听说,并未提前准备,许久后才说:

“刘将军所言,深得兵法。不如我军便先暂时守营示弱,让出道路,以观清军动向,诱导其立营,而后趁其营垒不稳出击!

不过,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我军虽可示弱观变,却不可观望过久。臣素问自黄台吉以来,清军一改老奴(奴儿哈赤)当政时多用满人为兵的传统,多喜用附逆汉人为炮灰。

如今遇到这等攻坚血战,多尔衮岂会真的只用满兵为主厮杀?定然还有汉八旗的人马打硬仗苦仗,而满八旗骑兵只负责游斗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