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九中文 > 都市小说 > 扼元 > 第八百九十三章 稳步(上)(2/3)

第八百九十三章 稳步(上)(2/3)

上一页扼元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多年,疲倦了,对起伏浪潮有些怕了。

所以他们请愿让自己坐在轻松些,而且不那么关键的位置,自己放心,也让上头放心。

朝廷考虑到这些人的心气已衰,更不愿勉强他们。军校里的人才一波波地出来,倒不缺野路子的带兵将领。相反,资深有声望,又乐意去负责琐碎事务的高级军官反而少一些,时青未来的前途也并不算差。

他率部北上,这两日恰好行于两座屯堡之间。跨越寂寥无人的草原时放眼四望,枯黄的牧草长得齐腰齐胸口高。

他亲自选了几个方向,步行到草甸深处看看,没发现有切割的痕迹。

按照军校里教材的记载,这一带本来有蒙古部落分散放牧。蒙古人在入秋前会储草,大量的牧草会被割取、捆扎、储存起来。但现在蒙古人不断收缩北上,在漠南山后的丁口锐减,大周朝廷武力覆盖的地区,牧区又面临着军队屯垦区的挤压。

显然,蒙古牧人已经很久没来过这里了。

听说很多投靠大周的蒙古人干脆不再以放牧为业,转而去编羊毛毡子赚钱了,日子过得还不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蒙古人传统的手艺,比起汉儿一点不差。有些蒙古人用烙铁在毛毡上烙烫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卖价比寻常毛毡翻倍都不止。

当然,有蒙古人去从事手工业,也有汉人依托军堡开辟牧场的。毕竟那么多驻军的饮食穿着,都离不开北疆北地所产的肉、奶、毛皮。有几处官督商办的牧场经营得特别好,产出能大量出售。

比如去年起,在中都和天津府大量铺货的奶酪,便是北疆所产。出资入股相关牧场的武人个个都有分红,人人眉开眼笑。

今年以来,中都路很多将校都试图往草原上插一手,也有人找时青一起的。奈何时青的家底都已经投去了海上,他家的大娘子天天晚上点着蜡烛看海图,算着自家跟船货物到了哪里,实在没法两头兼顾。

草原上的利益从来就只那么些,唯独在大周朝治下,因为草原和中原的巨量商业交换,利益产出得到了极大提升。

大周对草原的控制,由此不同于汉时单纯的军事扫荡,不同于唐时驱使外族胡人为边将。这个武人政权清楚地知道武人需要什么,所以毫无顾忌地把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用利益使汉人在草原牢牢地扎根下来。

数年来,大周在草原稳扎稳打,进展看似不快,但每一步踏稳,便再也没有人能将他们挪开。

时青抵达的驻地,位于野狐岭后方的深山巨壑间。

旧日金军的驻地已经成了废墟,周军新建的营地地势更高,也更险要,但却不足以容纳大军。好在时青所部就是来搞工程的,抵达之后立刻展开了工作,从平整地面到夯筑壕、墙,连续几日都忙的鸡飞狗跳。

他们扩建营地的数日里,好几支兵马从后方开过来驻扎。时青估摸着,从乌沙堡到后方的百里地界,连同辅兵在内,大约驻扎了超过两万人。

这样规模的军队,已经足够深入草原,进行大范围的扫荡和歼灭了。能参与这样的军事行动,进驻军营的各路兵将都显得激动,连带着时青部下的辅兵们也情绪高亢。

为了让士卒们放松些,各部都减少了训练,给他们轮流放假,不过将士们在这荒山野岭没什么可消遣的,放假以后或者在营帐里睡觉养神,或者组成小队,轮番除去打猎或钓鱼。

辅兵们的待遇自不能和正兵相比,但时青很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也给辅兵们放了假,允许他们轮番休息。

至于时青自己,他若空闲了,每天都在看书。书有两种,一种是天津府军校专门发给高级军官的教材,另一种则是他的叔父时全给他准备的经、史等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扼元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