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也是态度不友善。>
毕竟他们尚不知道濡须口被破,曹魏援军遥遥无期的消息,自然还在盼望着北方曹军王师归来。>
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有一群士族在城外迎接他们,这让魏延会怎么想?>
有诈?>
这是魏延闪过的第一个念头。>
但紧接着他就摇摇头,把这个念头从脑子里甩出去。>
周围稻田一望无际,除了湖泊以外就是河流,城外的森林经过多年砍伐早就变得稀疏,很难藏人。>
在视野算是较为开阔的情况下,几乎根本无法伏击。>
总不可能敌人就派那数十名士人过来送死吧?>
想到这里,魏延按下了心中的疑惑不解,命令士兵们继续前进。>
很快他们就到了那小桥边,对岸数十名士人见到大军到来,顿时激动起来,纷纷在桥边亭舍下等候。>
因河对岸较窄,大军一次性不得过,且魏延也想知道对方在干什么,于是他只带了数十名亲卫,孤身过桥,来到了桥对岸。>
就看见一名三十余岁的士人缓步向前,到了魏延面前,拱手行礼道:“吴县陆氏,恭迎将军。”>
紧接着,又一人上来,拱手道:“吴县公孙氏,恭迎将军。”>
“吴县张氏,恭迎将军。”>
“吴县顾氏,恭迎将军。”>
吴中四姓,陆、朱、顾、张,除了朱氏以外,皆到场。>
魏延颇为惊讶。>
江东士族尤其以吴中四姓为代表。>
朱氏没来他不出意外。>
毕竟朱家以武事吴,朱桓父子对孙权忠心耿耿,现在还在帮孙权驻守城池,不可能会来归顺。>
但其余姓皆到场,难道他们愿意跟随汉王,自愿削减土地和人口吗?>
魏延十分不解,开口询问道:“你们都愿意归顺汉王?”>
“不错。”>
那为首的吴县陆氏人名陆冒,乃是陆逊的亲弟弟,他上前说道:“我等愿意归顺。”>
“倒是稀奇。”>
魏延笑道:“我军所过之处,百姓兴高采烈,世家则唯恐避之不及,没想到到了吴县,世家皆愿意归顺。”>
“这都是因为沉大都督当年的恩惠。”>
陆冒说道。>
“大都督的恩惠?”>
魏延不解,问道:“是什么事情?”>
陆冒就道:“兴平元年,曹操屠徐州,大都督从徐州南下至荆州避祸,路过淮南,曾经以新野邓氏的名义给我从祖季宁公写信,要他小心袁术,当时陆氏皆跟随季宁公在庐江。从祖得信之后,便遣我兄及从父数十人回了吴郡,不久之后,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我陆氏宗族百余口,便因那封信有大半幸免于难!”>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