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赋税,鼓励他们多事生产。若汉中上庸能有大田八百万亩,丁口百万人,何愁不能有粮北伐?”>
众人就一边说着,一边往北进入了南郑县。>
当天沉晨召集汉中诸将以及官员们开了个会,如今刘备集团以休养生息为主,但他们作为前线却一定要时时刻刻准备好备战。>
汉中的问题就在于运粮困难,历史上巴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一直是个大粮仓,从来都不缺少粮食。诸葛亮也将汉中作为粮草基地,可即便如此,也还是时常因缺粮而不得不停止北伐。>
由此可见粮道问题对于西南来说,有多么严重。>
会上沉晨总结了一些目前汉中面临的困境,比如运粮道路不好,粮食生产力较低,丁口较少,一旦发生战事,抽调徭役和民夫,将几乎把汉中一地青壮掏空等问题。>
按理来说,他才刚到汉中,也不了解实际情况,却直接开会说起这些东西,难免有高谈阔论、不切实际之感。>
但没有人认为他说的是错的。>
因为这些都是徐庶总结出来的东西,诸葛亮也曾经到汉中视察过,认为这些确实是汉中的困局。>
所以沉晨说的这些其实属于老生常谈,汉中早就已经存在的弊病。>
那么如何改变呢?>
沉晨当时并没有给出指导意见,而是认为应该先视察一下汉中,亲自走一走各地,再做结论。>
会后沉晨召来了那个叫姜维的汉中郡上计掾。>
汉中太守府后院。>
已是傍晚时分,太阳接近下山。>
天气阴沉沉的,作为秦岭深处的一块盆地,这里降水量非常丰富,汉水上游也由雨水汇聚而来。>
此刻还未下雨,沉晨下午给将领官员们开会之后,就暂时居住在了此地。>
带来的将士们由赵云、庞德率领,在城外军营驻扎。>
沉晨身边除了保镖单彝、吴当和杰出弟子邓艾以外,其余人现在都各自回了军营,承担起他们作为中级军官的责任与义务。>
庭院廊下,沉晨盘膝坐在地上,身边坐着邓艾,对面则盘膝跪坐着姜维。>
姜维神情有些紧张。>
因为他学的就是沉学,除郑学以外,还治《诸子言》与《沉氏经》。>
现在写这两本书的人就坐在他面前,这种感觉就像后世一个法学生上课的时候,忽然一抬头,发现今天给自己上课的老教授,就是咱们国家的法律制定者一样。>
“你叫什么?”>
沉晨问道。>
“姜维,字伯约。”>
姜维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旁边邓艾正在泡茶,看着他笑了笑,然后把泡好的茶水送到了沉晨手里,又给姜维泡了一杯。>
“你既在郡中做上计掾,想来对郡中事务有些看法。”>
沉晨说道:“如今汉室第二次灭亡,陛下效彷光武皇帝在南方继承大统,立志要北伐曹魏,恢复大汉江山。派吾来西北,便是为了攻打关中,还于旧都,你觉得我们能做到吗?”>
“能!”>
姜维毫不犹豫地说道。>
“为什么?”>
“因为只要先生在,就一定能。”>
“哦?”>
沉晨笑了起来:“这么相信我?”>
姜维叩首拜服道:“我也学《诸子言》和《沉氏经》,从中我能看到先生有大智慧,所以维相信,只要先生在,就一定能。”>
马屁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