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兵败回城中。
周安武惦念葛明霞,吃不下,喝不下,长吁短叹,心想,葛明霞若有个三长两短,我有什么脸面去见葛太古?李子康再三相劝,尚书大人说:“元帅,这潼关是要道,如果失守,只怕京城难保。因此,万岁才派本官和葛小姐前来助守。真没想到,小姐被赵松打败,生死不知。敌军来势凶猛,兵多将广。如今咱们只宜据险地而固守,不宜出战。一定要挑选可靠之将,轮番日夜巡守。”
李子康说道:“请千岁放心。”
而后安排姜桑镇、周守信、潘继勋、曹刚这四员大将,日夜巡守高关。一连三天,敌将来讨战。守军闭关不出,乱军几次攻城,都被打退。
晚上,元帅李子康对尚书大人说:“如今关中粮草不足了。常言道:粮是将中胆,兵是将中威。我早已里过折报,可时至今日,仍未调来粮草。那赵兴江素来与我不和,瞎,请大人早想办法吧!”
周安武说:“待本官写折报,请万岁传旨,派人送粮。”
“越快越好!”
周安武立时写下折报,派人送往京城。原来,上一次的粮饷,就让赵兴江给克扣了。这次,李子康写折报时,说上次粮草不足数,又再次请调粮草。赵兴江看过折报,奸笑两声,心想:这回,半月的粮草,我拖你五天。给你十天的足数,看你还说什么?这五天的归我。哼,当这么些年官儿,还不明白,这叫背着抱着一般沉!所以,粮草至今来到。
城中大小官员、兵将,哪知道这里头的学问呀?他们没见粮草到来,心里发慌啊!第四天晚上,周安武、李子康查完城,回到帅府计议军情。不多对,有人来报:“千岁,元帅,大事不好!”
“何事惊慌?”
“敌兵偷揄爬城,有军兵发现,报与曹刚。曹刚亲手杀死姜桑镇将军。与心腹之人倒卖了高关,敌兵杀进城来!”
李子康闻报,大叫一声:“哎呀,曹刚贼子!他,他,他断送了我们潼关城的兵将、父老百姓啊!”他心如刀割,怨恨自己错看了曹刚。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他和周安武披挂齐整,出府上马,端刀提枪,带兵去战敌军。
李子康带兵出府不远,看见敌军正在大肆乱杀,也不管哪是官兵,哪是百姓,真是杀人不眨眼。李子康怒发冲冠。烈火烧胸,猛一扭头,见曹刚领着敌兵敌将,奔元帅府杀来。李子康催马冲上前去,手举雁翎刀,奔曹刚就砍。曹刚一见元帅。吓掉三魂,刚想转身逃走,元帅大刀落下。真是一个葫芦两块藕,这小子当时丧命。
周安武大叫:“众兵将,我等誓与潼关共存亡!”喊着,跃马抖枪,杀向敌群。众兵将高喊:“誓与潼关共存亡!”一个个挥干舞戈,与敌军拼杀起来。
潼关城里杀乱了,刀枪碰,火星迸,四处起杀声。敌军凶猛,守军拼命。只杀得天昏地暗,星斗不明,死尸遍地。神鬼心惊。守军死得不知有多少,敌军死得更是不计其数.周安武抖起手中大枪,东挑西扎,勇似黄忠。他和李子康带领兵将,由三更杀到天亮,由天亮又杀到晌午。守军越杀人越少,敌军源源不断地涌进关来,越来人越多。周安武这位忠臣,只累得抱鞍吐血。
他和李子康、周守信、潘继勋以及众兵将,终因寡不敌众,俱都为国为民捐躯。赵松占了潼关城,一声夸下,打扫战场,准备兵发京城。
此时李明远率领五万大军,奔往潼关。他们行进之间,有探子来报。前面有乱军挡住去路。这支乱军是赵松派往武家寨,增援接应阴阳道、铁臂熊的,三万人,元帅邬文亨,先锋铁天柱。副先锋冯天弼。邬文亨昨天在这儿安营扎察。今天一早,有探子来报:李明远率领大军,奔潼关方向而来。邬文亨知道军情有变,命探子再探,忙与众将计议如何迎战。
如今,李明远带兵奔潼关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