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祎左右看了看周围,见附近只有吴缺岳昭这两个杨清的亲信下属,遂低声说道:“君侯是不是要升任雍州刺史了?”>
“文伟从何得知的?”杨清惊道。>
费祎笑道:“今日君等一回到汉中,祎就听说了。”>
杨清微微点了点头,他要升任雍州刺史一事在陇右时就有风声传出,尤其在丞相府的官吏中已是心知肚明之事,费祎身为相府参军自是能够提前晓得。>
“丞相是有意让我任雍州刺史,不过此事尚未表奏天子,故而还算不得数。”>
费祎道:“既是丞相的意思,天子八成会同意,君侯这个雍州刺史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杨清对此不置可否,转而问道:“文伟是要我帮什么忙呢?”>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祎还是想去北地建立一番功业,等君侯就任雍州刺史之后,希望君侯能将祎调到陇右去。”费祎道。>
杨清恍然大悟,笑道:“原来如此,看来文伟还是对这次北伐被丞相留在汉中有些埋怨啊。”>
“看到君侯你们在北地施展才华立下泼天大功,祎心中真是好生羡慕,以后再也不想待在后方了。”费祎接着酒意道出了真心话。>
杨清对此虽表示理解,但确实有些爱莫能助,陇右四郡的太守都已有了人选,现在也没有什么好位置来安置费祎这个相府参军、侍中了。>
于是,他委婉地说道:“文伟之心某深为理解,但君乃丞相看重的人才,丞相恐不会将你外放啊。>
再说北伐不会只有这一次,关中、中原等地尚在伪魏手里,日后有的是机会到北地去建立功业,文伟又何必急于这一时呢?”>
“君侯放心,丞相之前已拒了祎一次,当不会再拒第二次。下次北伐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祎真不想再在蜀中枯坐,还请君侯允了祎这个请求,祎日后定当竭力相报。”说着,费祎躬身一拜。>
杨清赶紧将他扶起,笑道:“文伟不必如此,我允你便是。有你这个大才到陇右任职,我求之不得啊。”>
“谢君侯。”费祎又是一礼。>
杨清止住他行礼,道:“文伟先别谢我,此事成与不成还得看丞相,某只是会尽力帮你争取的。”>
“祎明白,只要君侯这个雍州刺史先应了,丞相那里祎就好说话了。”费祎欣喜地说道。>
杨清看着他一脸激动的样子,心想费祎应该是被自己等人在这次北伐立下的功勋给刺激到了,这才如此迫切想要去北边建功立业。>
只是原本历史上他在诸葛亮死后对北伐就不那么热衷了,主政期间以守成为主,想不到这一世竟对北伐如此积极,还真是世事难料啊。>
不过他这一积极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陇右确实无合适位置安排给费祎,那要怎么跟诸葛亮说呢?>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只要自己尽力了,这个难题还是让诸葛亮去头疼吧。>
费祎见杨清答应了他的请求,心情大好,不仅又和杨清喝了一杯,而且还拉着一旁的吴缺岳昭二人连干了三杯,直到喝了个痛快之后才离开寻别人去了。>
“府君,刚刚费参军说您要升任雍州刺史了,这是真的?”待费祎走后,吴缺近前对杨清问道。>
适才杨清费祎说话也没避着吴缺和岳昭,他俩虽未故意倾听,但还是将杨清二人的话听了个大概,这才得知杨清即将升任雍州刺史的事。二人心中是又惊又喜,憋到现在才向杨清确认。>
杨清微微点了点头,笑道:“虽还未奏报天子,但已是八九不离十之事,不过你们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