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我要穿。”
一旁抱着壮壮的刘笑嫣有些奇怪:“这是儒士的打扮。你穿它作什么?”
常风解释:“明日要去宫里参加经筵。参加经筵的官员都是不穿官服的,要穿儒服。”
九夫人不懂什么叫经筵。她问:“什么宴?喝酒还要换衣服?你们汉人的规矩就是多。”
刘笑嫣笑道:“妹妹,不是宴会。是经筵。就是一群读书人围着皇上讲书,跟皇上探讨学问。”
九夫人微微点头:“还是姐姐见识广。”
糖糖插话:“哥哥是屠夫捧经书,硬充读书人呐!”
刘笑嫣训斥她:“糖糖,不得胡说。你哥是朝廷命官,不是什么屠夫。”
糖糖却道:“萍萍跟我说哒。她说,她听到她爹跟一个世伯说我哥哥是个屠夫。”
常风问:“萍萍是?”
刘笑嫣道:“礼部高侍郎家的小闺女。”
常风愕然。即便自己夜夜读书上进。朝中官员还是将他这个锦衣卫里的皇帝红人视作屠夫。
刻板印象是改不了了。
翌日下晌,经筵。
常风来到了乾清宫西暖阁。他很奇怪。照规矩,参加经筵的应该都是翰林官。
可是,今日参加经筵的人中却包含了内阁三阁老,六部尚书侍郎、翰林官。
常风哪里能想到,弘治帝重开大、小经筵,并不是为了听老学究们之乎者也的聒噪。
他是想通过经筵,向臣子们表达自己治国的理念和具体事务上的大政方略。
侍讲学士王华和儿子王守仁也站在西暖阁中。
弘治帝问:“谁是王守仁?”
王守仁跪倒:“草民王守仁,拜见吾皇万岁。”
弘治帝上下打量了王守仁一番:“朕看你脸上颇有气象。”
一众臣子皆是不解,皇上为何让一个草民参加经筵?难道这少年郎是个有大才学在身的青年才俊?
弘治帝看出了臣子们的疑惑。他解释:“这位王小先生是侍讲学士王华之子。前天晚上,他给朕递了一封没署名的奏折。要给朕上一课呢。”
王华“噗通”跪下了:“犬子狂妄,是臣教导无方,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弘治帝笑道:“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待磨剑数年,择日显锋芒。”
“王卿无罪,朕为何要责罚?”
弘治帝话锋一转:“朕看,今日就以王守仁给朕的奏折为引开始经筵。”
“王守仁,将你的奏折读给众卿听。”
王守仁领旨,从萧敬手中接过那封匿名信,高声诵读着。
若不是弘治帝在场,一众臣子恐怕要笑得前仰后合。
教穷苦百姓克己复礼就能避免叛乱?呵,穷苦百姓认识孔子是谁啊?孔子在他们眼中,恐怕还没有一小块麦饼来得实在。
教北虏仁义礼智信?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怎么不说教恶狼吃斋念佛,修养心性呢?
王恕、马文升是大半辈子平叛乱、御北虏、犁女真,真刀真枪一路打过来的。
这俩老头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片刻后他们自知失态,连忙收敛笑容。
弘治帝道:“诸卿认为王守仁的这篇雄文如何?”
王恕道:“禀皇上,文采斐然,废纸一张。”
马文升附和:“王部堂的评价可谓至允至当。”
弘治帝道:“今日经筵,与朕年岁差不多的,只有王守仁、常风二人。”
“常风,你说说看。”
常风知道,在皇上面前表现的机会又来了。
他拱手道:“臣也认为王守仁的言论十分幼稚。”说完这话,他赫然发现,皇上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