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盅:“哥哥,不是说要‘砸举’嘛?我都准备好啦!”
“砸举”是大明读书人中举后的一种习俗。
凡是中了举,就要把家里的旧东西砸一砸。因为很快就会有人来送一套新的。也取个破旧迎新的吉祥意思。
常风道:“不砸了!好端端的东西,砸了它做什么。”
翌日早朝。
礼部尚书耿裕首先出班禀奏:“禀皇上,吐鲁番使者向大明进贡狮子一对。”
西域吐鲁番部一直觊觎大明控制的哈密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有道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宪宗喜欢摸鱼、躺平。像刘吉这种官员,遇事得过且过。只要我不做事,不提建议,皇上就闲在。你好我好大家好。
弘治帝喜欢能言敢谏之臣。刘吉这两年摇身一变,每天早朝都能提出一堆建议。
刘吉出班道:“禀皇上。吐鲁番屡犯哈密卫。他们的使者送狮子,不知有何居心。”
“臣听说,一头狮子一天要吃两只羊。一对就是四只。一年就是一千四百多只羊。且每日还要五十名士兵看守。”
“为养一对狮子徒耗畜牲和军力,与皇上勤俭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
“故臣建议,应将这两头狮子饿死。”
弘治帝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把狮子活活饿死始终有些不仁。朕听说京中富户不少都喜欢豢养异兽。”
“不如卖予富户,得钱充入国库。”
众臣山呼:“皇上英明。”
弘治帝是年轻人。年轻人通常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刘吉投其所好,又禀奏道:“禀皇上。臣请选监生一百二十名,送入翰林院四夷馆学习夷语。”
“其中鞑靼馆、女直馆、西番馆、西天馆、回回馆、百夷馆、高昌馆、缅甸馆各十五人。”
“三年后翰林院会同礼部考试。合格者定为食粮子弟。月给米一石。”
想了解大明以外的地域,就要培养大量通译。
刘吉的建议可算说到弘治帝的心坎上了。
弘治帝道:“首辅的建议很好。拟旨施行!”
接下来的奏对,弘治帝尽显明君典范。
王恕建议弘治帝,经筵今后不分寒暑。
这是个很过分的建议。本来一年之中只有四个月不办经筵。分别是六月、七月、腊月、正月。
类似于皇帝的寒暑假。
老王直接要取消皇帝的寒暑假。
没想到弘治帝欣然应允:“准奏!”
如今的宫中经筵,根本不是以前那样一群腐儒满嘴之乎者也。
弘治帝已将经筵办成了理政策略大讨论的御前会议。
马文升建议裁止宫观斋醮、西天厂诵经、元宵灯宴这些宫廷迷信、娱乐活动。
弘治帝一律应允。果然是明君!
然而,年轻人总会犯错。常风会犯错,弘治帝同样会犯错。
弘治帝突然说:“朕最近冥思苦想,想到了一条利国利民的国策。”
“萧敬,将朕草拟的旨意读给众臣听。”
这是弘治帝搞的一次突然袭击。
即位两年整以来,他制定的几乎所有国策大政,都是跟王恕、马文升等重臣经讨论后颁旨施行的。
这一回,他想绕过那些臣子,自己制定一条治国大政,造福黎民百姓。
萧敬开始念拟定的中旨:“有上谕。正值秋收,两京一十三省普报丰收。有备者,无患也。未雨应绸缪。”
“各州县应趁丰年,广积谷粮,以备灾年。”
“凡州县十里以下者,积谷五千石;十里以上二十里以下者,积一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