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九中文 > 都市小说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2/4)

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2/4)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的空备考。“差了好多好多个圈”并不奇怪。

常风拱手:“李大人,王小兄弟。我先回锦衣卫当差了。再会。”

王守仁回了府。

老爹王华连忙迎了上来:“中了嘛?”

王守仁微笑着回答:“没中。”

王华怕儿子想不开,开导他:“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万万没想到,王守仁竟笑道:“天下的读书人都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父亲放心,我很看得开。人这一生,哪能事事一帆风顺?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

王华拍了拍王守仁的肩膀:“你比你爹强啊!成化十七年会试放榜前。我胡思乱想,打定主意若杏榜无名,就跳进永定河自尽喂王八。”

“幸好拔贡得中三十三名,殿试又连登状元。”

三月初一,殿试如期举行。金榜揭晓,一甲第一毛澄,第二徐穆、第三罗钦顺。

弘治帝很重视抡才大典。专门召见了一甲前三。又从二甲随便挑选十人,三甲随便挑选十人面君奏对。

一众新科进士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尽显才学。

弘治帝万分满意。

这日早朝。弘治帝夸赞李东阳:“李东阳这个会试主考尽职尽责。给朕选拔了近三百名合格的贡士。”

“朕亲自考察了他们的才学,个个都是朝廷亟需的人才。”

弘治帝顿了顿,问常风:“常风,名落孙山的滋味不好受吧?”

常风拱手:“禀皇上,臣才疏学浅,杏榜不第乃意料当中。臣处之坦然。”

弘治帝笑道:“坦然二字极为难得。诸卿,常风是朕的宠臣。但李东阳丝毫没偏私。”

“同样未中的,还有李东阳好友王华之子王守仁。”

“说明李东阳主持会试时一视同仁,无半分私心。”

“如此大公无私,朕定要升赏。拟旨,升李东阳为礼部右侍郎,仍兼任侍讲学士。”

李东阳从五品翰林学官,直接高升为了三品部院大臣,跻身“部堂”之列。

距离入阁就只差一步了!

就在此时,一名黄河汛兵飞跑进奉天殿:“河汛!河汛!”

大明只有两类士兵可以无旨直入皇宫。

一是传递军情的红翎信使。二是传递汛情的江河汛兵。

在古代,汛情比军情更紧急。

弘治帝面色骤变:“快报!”

黄河汛兵拱手道:“禀皇上,黄河山东段张秋堤决口!淹没三府二十一县田地无数。”

弘治帝倒吸一口凉气:“啊呀!怎么会!朕整冬都在担忧黄河河南段。然而决口竟出现在了山东段!”

“朕要择一良臣担任钦差正使,前往山东治河。诸卿可有人选?”

今日早朝出尽风头的李东阳第一个出班奏道:“臣举荐一人。”

弘治帝问:“哦?谁?”

李东阳答:“浙江布政使刘大夏正在京中述职。此人堪当治河大任。”

弘治帝微微一笑:“刘大夏是你的同门师兄弟吧?”

天顺五年,李东阳跟刘大夏同在老师黎淳门下读书。那可不是强攀关系的座师师兄弟,而是实打实的相同授业恩师。

当初黎淳门下号称有“黎门三杰”。除了李东阳、刘大夏,还有如今在山西管刑名的杨一清。

李东阳朗声答道:“回皇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臣推荐刘大夏是出于公心。”

弘治帝微微点头:“嗯。说的好。刘大夏的能力朕是清楚的。当初老内相怀恩病危,弥留之际向朕推荐了三个人。王恕、马文升、刘大夏。”

“拟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