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李东阳与谢迁人品是一等一的。办事能力也是一等一的。”
“内阁拟旨,召李东阳、谢迁入阁,参与机务。”
内阁首辅徐溥出班:“臣遵旨!皇上圣明!”
群臣附和:“皇上圣明!”
李东阳和谢迁一脸懵。
昨日还仕途危在旦夕。今日就入阁,位极人臣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孙春斌两次早朝上的态度判若两人?
弘治帝道:“孙春斌,你听信谣言,参劾贤臣。朕一定要重罚你。”
就在此时,常风出班:“禀皇上,孙春斌虽能力一般,又轻信谣言。可他毕竟在朝中效力三十八年之久。”
“没有功劳,却有苦劳。臣听说太常寺太乐令出缺。臣建议调孙春斌充任太乐令。”
太乐令听着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个七品芝麻官。掌调钟律,以供祭飨。
说白了就是一个宫廷打击乐队的调音师。
常风的建议看似是平调,实际孙春斌没了任何权力。但这也比罢官、廷杖、发配的好!
这是常风昨夜与李广私下达成的妥协。终结孙春斌的仕途前程,但会保住他的官身。
常风从未在早朝时向弘治帝提出过人事建议。
心腹红人头回在早朝提人事建议,弘治帝当然要给面子。
弘治帝道:“嗯,就依常卿所言。调孙春斌担任太乐令。”
孙春斌高喊:“谢皇上隆恩!”
常风心想:接下来皇上可能要问玉马的事了。不知李广准备好说辞了没有......
万万没想到,弘治帝根本没提这茬儿。
横竖李东阳、谢迁已经顺利入阁。一国之君才懒得过问那些鸡零狗碎的事。
朝阳已经升上了天空。阳光普照大地,照亮了奉天门前广庭。
李东阳、谢迁挺直了腰杆,站在文官班中。属于他们的时代到来了!
早朝散尽。弘治帝召见了李东阳、谢迁、常风。
弘治帝先劝勉了李、谢一番,让他们今后好好在内阁办差,造福黎民百姓。
李、谢表态,今生定结草衔环,报答君恩,造福百姓。
弘治帝话锋一转:”你们能够顺利入阁,全靠常风替你们扫除障碍。”
“晚上你们得请常风一顿酒,好好谢谢他。”
李、谢恍然大悟:怪不得孙春斌早朝改口了呢!原来我俩得了贵人相助,不对,阎王相助。
李东阳朝着常风作了揖:“多谢常同知替我们洗刷冤屈。”
常风却道:“无须谢下官。还是二位阁老行得正、坐得端。清者自清,谣言不攻自破。”
弘治帝道:“罢了!李东阳、谢迁,你们先下去。常风留一下。”
二人走后,弘治帝问常风:“常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常风这回没有将真相告知弘治帝。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孙春斌理亏,臣痛斥了他一番。他就幡然醒悟了。”
弘治帝的眼神中透出狐疑,嘴上却道;“哦,是这样啊。”
当大领导的就是这样。安排下属办的事,下属能办成即可。
至于下属是怎么办成的,其中过程大领导才懒得问。
问了过程,就会多生事端,节外生枝。
弘治帝夸赞常风:“不管你说的话真欤假欤,朕都相信是真。此事,朕给你再记一功。”
“有功就要赏。朕在西郊有个皇庄。拨出一千亩地,赏你吧!”
常风拱手:“谢皇上恩典!”
皇庄土地,只赐宗室、外戚。常风这回又得到了破格的恩荣。
且说坤宁宫那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