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宁安也在这儿,儿臣听听您的见解,也想请您给儿臣出出主意。”>
皇太后深深看着圣上,叹道;“哀家不是不畅快,是担忧。”>
圣上微微前倾着身子,一副洗耳恭听模样。>
“哀家听说,有个永济宫的太监被调到东宫了?”皇太后问,“这事是太子自己的主意?还是圣上知道后,也没拦着?”>
林云嫣心下了然。>
能让皇太后急着找圣上的,也只有李邵的事了。>
或者说,是围绕着李邵、眼瞅着要展开的罗网。>
圣上答得很坦荡:“是邵儿的主意,儿臣也确实没拦着。”>
“圣上到底想做什么?”皇太后压低了声音,“永济宫的人,圣上敢信?哀家老了,见不得多少动荡了。”>
皇太后说话十分克制。>
圣上登基十余年,他们之间能保持和睦、融洽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不随便指手画脚。>
圣上不愿另立皇后,皇太后劝过两回,说道理,却不强硬。>
圣上想早早立下太子,皇太后也与他分析过利弊,说明白了,亦不要求一定如何如何。>
亲生母子之间,还有因为做母亲的太强势以致关系破裂的,圣上并非她亲子,皇太后行事向来注意分寸。>
也正是她重分寸,哪怕李邵这半年多做了几次蠢事,皇太后也没有朝圣上咄咄逼人过。>
可今时今日,她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围场的事情也不能去怪太子,”皇太后道,“影响的确不好,但事已至此,圣上训也好罚也好都没有问题,可让永济宫掺和进来,不是明智之举。李浚是什么人,太子不知道,你我难道还不晓得?”>
圣上扣着扶手,声音很轻,语气却是坚定的:“母后,儿臣打算废太子。”>
皇太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她猜到了,品出来了,所以她着急请圣上来,可真等圣上亲口说出来,她依旧感到心惊。>
可她很快注意到,林云嫣并没有多少惊讶。>
“云嫣?”她疑惑着。>
林云嫣微微点头。>
圣上道:“宁安知道,儿臣才没有叫她回避,正好也让她再听听,给徐简捎几句话。”>
皇太后握住林云嫣的手,一时也不好说什么。>
圣上整理了下思绪,没有立刻与皇太后解释废太子,只问林云嫣:“上午邵儿去国公府,都说了些什么?”>
“殿下其实没讲什么,”林云嫣哂笑,道,“昨晚父亲过来,与我同国公爷说了下您的想法,我今日就故意寻太子的茬,洋洋洒洒抱怨了一通。殿下似是不想与我一般见识,很快就离开了。”>
饶是圣上情绪不好,听她小心翼翼说什么“抱怨”,也失笑摇了摇头。>
“邵儿不占理,他能与你争辩什么?”圣上点评完,才看向皇太后,道,“不瞒您说,邵儿身边确实有别有用心的人。>
那个姓冯的内侍,其实与王六年是一伙的。>
两回了,先是陈米胡同,后又是这个姓冯的,当然也可能不止,当初在裕门关,是不是有人怂恿着邵儿出关,眼下也说不好了。”>
那时跟着李邵的人,早受了处罚,且彼时并不知晓还有王六年那么一伙人,也就没往那上头查过,现在要追溯很难再有收获。>
圣上继续道:“有心之人寻事,也是邵儿自己不争气,才会受了蛊惑。可儿臣也不得不细想,能让王六年背着四哥另有他主,能让朱倡一个国公哪怕抄家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