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再说话的眼神,就这一个都快让她烦死了,还要生?>
----------------->
“生了?”>
“升了!”>
“生了!”>
从二月二号星期一开始,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
先是借住在四合院李学武那间房里的费善英生了,六斤八两的大胖小子。>
周一李学武上班的时候,沈国栋特意赶着中午时间打了电话到他办公室,传达了这一喜讯。>
闻三远在港城,把老婆孩子托付给这些兄弟们,李学武作为“带头大哥”自然要做出实际的表示。>
其实周一这天轧钢厂有重要的工作和活动。>
有人事处牵头,生产处、管委办协助,其他关联部门共同组织的岗位技能竞赛今天正式开始。>
在完成了一个月的大学习和大培训之后,到了检验真功夫的时候了。>
年前的最后一周,大家伙都瘪着一股子劲儿,到底是要看看自己的技能等级排名在厂里是个什么水平。>
尤其是关乎岗位去留,很多人从一月初开始,便连家里的琐事都不顾了,一心扑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上来。>
厂里公布的人事考核和岗位调整方案可没说照顾家庭所在地。>
谁也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被分到千里之外的钢城或者营城去上班。>
一方面是工作地点实在是遥远,生活不方便,探亲也不方便。>
另一方面则是面子问题,都在一个车间里上班的,要是自己被刷下去了,不就是他技术不如人嘛。>
这年月工人还要面子,没有故意摆烂的情况,争先进是永恒的旋律。>
在人事处协调各方力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在广播电台开通了方便学习的栏目,就是为了筛选出厂里需要的技术骨干,摸清楚现在工人的技术水平。>
方便年后开展人事变革以及劳动力调整。>
工厂的发展需要有人做出牺牲,但组织更要兼顾人性化和特殊情况。>
所以从周一开始,理论开考,根据岗位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理论考卷。>
职工们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平公正。>
因为要实现不停工考核,所以考卷都是制作了三批,准备了一个月,人事处力求尽善尽美。>
李学武作为协调主管,也在现场监督,不过听到沈国栋来电话,还是将工作临时交给了于德才,乘车前往医院看望费善英。>
费善英的身体还是有些虚弱,不过中医院给了她赵雅芳的待遇,护理条件很不错。>
看见李学武抱了孩子,她也是忍着眼泪笑了起来。>
“三舅来了消息,说他当爸爸了,就是隔得有点远,这孩子就叫闻远”。>
沈国栋有些好笑地介绍了闻三儿的消息,不仅把李学武逗笑了,就连费善英都有些忍不住笑了出来。>
她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毕竟生产这么大的事,闻三儿都不在身边。>
即便是知道他在做工作,在做大事,又是山高水长的,哪可能一直在家照顾她。>
尤其是李学武和沈国栋对她的看顾和照料,怕她一个人在家危险,特意把她安排在了后院。>
也正是这么悉心的照顾,所以她一觉得要生的时候,只冷静地叫了儿子去前院找人。>
张新民今年都五岁了,什么都明白,知道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撒开腿儿就去了李家叫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