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们对他是又敬又爱。>
上面的领导可能畏惧李副主任来钢城任职,但他们更为期待。>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领导告诉你应该怎么务虚,又真正要求你应该务实。>
基层到底要不要务虚?>
这个问题不用思考,这是送命题,答案是必须的。>
命是前途和组织生命的命。>
抬起头看看厂房悬挂的标语就知道了,抓思想、抓生产。>
你说基层要不要务虚?>
但基层应该怎么务,如何务,务到什么程度,这是个问题。>
尺度和程度当然是由上面的领导把控,今天的调研工作,下面这些人就觉得李副主任把控的很好。>
而景副主任也觉得他把控的很好,两手抓,两手都抓得住。>
----------------->
“真不抽了?”>
董文学打量了自己的这个学生一眼,笑着点点头,说道:“好,大毅力。”>
“您别夸我了,这算什么大毅力。”>
李学武笑着看向他,问道:“韩老师逼着您戒烟了吧?”>
“唉——”>
董文学叹了一口气,目光有些幽怨地看着他,说道:“你是怎么戒的?”>
“您是想问我怎么不抽了,对吧?”>
李学武笑呵呵地说道:“没用的,别想着拉我继续抽了,大丈夫说戒烟就戒烟。”>
“这可是好东西啊——”>
董文学略显惆怅地看了一眼手里的香烟,不舍地摆在了一边。>
是有点可惜了,这都抽上熊猫了。>
这里说的熊猫烟不是后来认知的小熊猫,连生产厂家都不一样。>
这里说的是五六年魔都卷烟厂生产的,是真正的烟。>
咋说呢,制烟标准对标了当时牌子最响的外烟三五(555)。>
董文学抽这个确实抽得起,也上档次,但李学武还是钟爱胡同孩子的梦,大前门。>
可惜了,他现在手里还有储存起来的大前门,但能让他主动散烟的人太少了。>
这里多费几句口舌,年轻人初入社会打拼,就算你不抽烟,也带盒稍微上档次的烟放兜里。>
出门在外,三五十块钱的面子还是要有的。>
不用什么人都散,好哥们、好朋友知道你不抽烟,懂事的就不会要你的烟抽。>
真没脸没皮呲哒你,拱火你,说有烟不贡献出来,看人下菜碟等话语,目的是跟你要烟抽的人,趁早离他远远的。>
这种自制力和替朋友着想的能力都欠缺,还特么处什么处。>
只需要散给初次见面,你需要的求助,或者对你有所帮助的人。>
当然了,你散出去的烟不一定有收获,那些人也不一定帮助你。>
但散着散着你就知道应该散给谁了,无形之中培养了你看人的能力。>
因为每散一支烟,就是几块钱的成本,这也标志着你跟人相处的时间成本。>
时间长了,你在提升看人能力和社交水平的同时,也能减少无效社交。>
当然了,这是对年轻人的建议,不会散烟、点烟礼仪的,跟父亲或者懂这个的学习一下。>
收到你敬烟的那人首先要看你的手势,再看你敬了什么烟,最后看你抽不抽烟。>
你不抽烟但带着烟和火,还是这么贵的烟,手法还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