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愿景’和‘希望’的,那他在行为态度上就必然是要表现出攻击性的”>
“具体到思想和业务上,他是要在这两方面都要抓,都要有作为的”>
任晓宇点了点董文学的方向,对着谷维洁和李学武说道:“文学刚才说的其实很在理,当约束条件不成立的时候,泄洪区和泛洪区就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是更针对谷维洁来说的,毕竟今天坐在这里,就代表了董文学的态度,也代表了谷维洁的态度。>
年中会议可以说是一种局面的开始,也可以说是一种局面的结束,就看大家怎么理解了。>
董文学刚才话里不无请谷维洁支持李怀德的意思,尤其是在大学习和大讨论活动中,加深对李怀德意图的掌控和理解,进而寻找合作的可能。>
在经过任晓宇的解释后,李学武看了谷维洁一眼,他不知道谷维洁理解没有,任晓宇的意思更可能是变约束为放纵,进而形成一种大范围的约束掌控。>
这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但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重点不在放纵,而在掌控。>
任晓宇站在市府的角度看问题,自然能知道很多轧钢厂还没有接触到的问题,尤其是前沿的思想和要求,这也是在给几人做提醒了。>
谷维洁理解到的要比李学武了解到的要深刻一些,这意味着董文学和任晓宇都在建议由李怀德往他向往的厂长方向发展。>
而作为互补,她可以往厂办的方向努力,这样就会形成螺旋结构的组织架构和上升空间。>
直白的来说,谷维洁想直接进一步成为书记是不可能的,这里有着天然的沟壑,她没有基层管理经验和决策部署的能力。>
结合任晓宇先前所说的轧钢厂危机和挑战,她便知道,李怀德在成为厂长后,再进一步就是书记了。>
而那个时候才是她转去厂办的机遇,毕竟她比李怀德的年龄小,也比李怀德在轧钢厂的资历浅。>
李怀德能上,她上不了,跟董文学一样,她也有着这种制约。>
不过能到厂长的位置上走一遭,那再进步的空间就已经打开了。>
这是来自于任晓宇的提示,背后代表了什么,这提示又有多少含金量,需要谷维洁细细思考。>
昨天晚上是李学武、董文学跟李怀德沟通,今天换了个主角,是两人同谷维洁沟通,目的就是要协调好两边,双方的矛盾和目标。>
这个不难,在任晓宇的阐述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谷维洁在仔细思量过后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稳定和发展。>
任何为达到目的所施展的手段和方法,都应该是以稳定和发展为前提的,无论是在钢城或者京城,只要是在这一前提下,她就会支持。>
她所想的是,极端情况下的手段不宜过激,否则就是乱之根源。>
终究是搞理论出家,在指导意见和思想上是有严格标准和追求的,这在李学武和董文学的行动过程中是值得反思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嘛。>
可以说,今天的话题说到这,大家把心中所想,所求,都做了深切的沟通和交流,各有所得。>
董文学、任晓宇和谷维洁都对彼此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了质疑和阐述理解,算得上是一种学以致用了。>
而在几人思考间,谷维洁又看向了身边这个一直装透明的李学武,她想听听来“大智若妖”之人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观念。>
“今天我们这可是来交流的,李副处长不会是来取经的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