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九中文 > 仙侠修真 > 经营民宿,开局接待武松 > 第412章 黄承彦一家也来了?【求月票】(3/5)

第412章 黄承彦一家也来了?【求月票】(3/5)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和黄承彦来投的事汇报了一遍,顺便还给成廉请了一功。

汇报完毕,他又联系上河东郡的前线指挥部,将此事汇报给了贾诩。

听完徐晃的介绍,正带诸葛亮和李严做战术推演的贾诩笑呵呵的抿了口茶,聊起了刚刚获得的情报:

“黄承彦要来,孔明如何看待此事?”

诸葛亮不卑不亢的说道:

“不强求,不回避,若是黄月英与我有缘,自会走到一起;若是无缘,纵然强求也是一场空。”

所有人的命运都已经改变,所以没必要再考虑这些。

李严有些惊讶的问道:

“黄承彦出自江夏黄氏,他居然也会过来?”

贾诩解释道:

“正方有所不知,世家大族不喜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般都会多方下注,以此来保证家族能顺利延续。”

《三国演义》原著中,荀氏下注最多,袁绍、孙权、曹操、刘备等诸侯手中,都有出仕的荀氏官员。

哪怕诸葛亮一家,也分成了好几个阵营。

诸葛亮、诸葛均在蜀汉;诸葛瑾在东吴、族弟诸葛诞在曹魏,都官至大将军或丞相,成为各个势力的重臣。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还成了东吴一手遮天的权臣,可惜后来被诛杀,连带着东吴的诸葛一族全被夷灭。

幸好诸葛亮没儿子的时候,过继了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为养子,以至于诸葛恪被杀后,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又恢复了诸葛瑾后人的身份。

现在诸葛一家没这么曲折,全都在长安定居,诸葛瑾甚至还跟在蔡邕身边,帮忙整理文档书籍。

作为诸葛亮的亲哥,大家还是很想拉拢的,郭嘉想把他吸收到保密局,田丰想让他参与修订律法,但考虑到诸葛瑾的性格,最终还是让他跟在了蔡邕身边。

先当个文秘,然后再外放为官,历史上的诸葛瑾官至大将军、左都护,封宣城侯,是东吴一等一的重臣。

如今在长安,自然得好好培养培养。

至于曹魏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如今年龄还小,和马铁等人一起,在宫中做伴读。

庞德公和黄承彦的加入,让贾诩对长安大学有了更明晰的规划。

医学院现在已经有眉目了,张仲景正在筹备,回头再调一些太医进去,不说培养多牛逼的医生,但培养一些赤脚医生还是很容易的。

除了医学院之外,老贾本打算再立个文学院和军事学院,但考虑到义务教育的需要,准备再加一个师范学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司马徽很适合担任院长一职。

师范学院要大力培养教师,这样才能促进义务教育的推广进程,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

大儒蔡邕负责文学院,培养文官为主。

至于另一位大儒卢植,还是负责军事学院比较好,毕竟汉末三杰中,他是文武方面都非常突出的将领。

而军事学院的副院长,自然就是朱儁和皇甫嵩了。

再过两年,几位老将退居二线,就让他们一边在长安养老,一边继续发光发热。

到了那个时候,法学院应该也会成立,开始培养善于查案断案的捕头、法医、以及律法相关的专业人才。

另外,负责工业方面的工学院、负责矿物开采的地质学院、负责种植方面的农学院等等,都需要筹备。

至于军事学院,也要重新扩大,甚至独立成军事大学或者国防大学,将军事行动中的情报、参谋、征兵、训练、装备、后勤等部门细化,让军人更加趋于职业化和规范化。

一想到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贾诩就忍不住捏了捏眉心……距离正式退休去现实世界享福,还很遥远啊!

长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