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兵们又举起木仓说道,“大清万岁,正义之师”。
“虎狼铁骑,雄威天下”
“皇上万岁,富国强兵”
“壮士卫国,忠君爱民”
“大清万岁,正义之师”
……
一声声的呐喊,在天.安.门周围激荡,一辆辆的炮车,还有锃亮的步木仓,在冬日的阳光下面,显得那样厚重如山。
特别是炮车,黑洞洞的炮口,据一些外国来宾目测,已经不下于本国的标准配置。
还有那整齐的制服,动作,表情,让他们明白,大清现在的军威,已经不亚于一个欧罗巴洲的二流国家了。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卫**现在三十万军队,就是对于欧罗巴的一流国家,也不是太弱,但主要是指陆军。
海军,也就是大清所谓的水师,现在还是一些平底船,和中世纪的水战一样,没有多少改进,都是接舷战,火船战,最多的火器,估计就是实心弹丸了,这里就不说了。
阅兵式完成后,奕詝就从后面悄悄地离开了,而在广场上,教坊司的人和文工团,开始表演起了节目。
这些节目充满了军事化的色彩,当然,第一个节目还是大合唱——《精忠报国》,接下来就有古典曲目演奏,什么“十面埋伏”“秦王破阵乐”“岂曰无衣”,还有一些类似于场景剧的东西,例如“木兰从军”,“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之类的。
教坊司在继续演奏,但奕詝已经回到了乾清宫,自己的三位妃子也来了。
在乾清宫的后堂,奕詝让胡紫雨给自己更衣以后,坐在椅子上缓缓气。
两杯茶下肚,奕詝感到自己静下心来了。
想到自己的便宜皇阿玛现在没有入葬,自己却已经登基成为咸丰帝了,奕詝觉得,怪不得前世有些人退休以后就不习惯,原来是没有了权力的味道啊。
可是,一想到春天到来的时候,罗刹国又会东犯,奕詝觉得自己的脑袋又大了一倍。
但又一想到还要再过四年,罗刹国才能从克里米亚哪里出来,才有能力大规模的向东,那这四年,大清的三万万人口,一定会磨练出三百万军队的。
奕詝放心了,虽然有点累,但就是不想睡。
立即传唤饭菜,在今晚,奕詝兴致勃勃。带着刚成为帝王的风采,就在弘德殿的后堂,和胡紫雨,阿曼,吴佩仪来了个大被同眠,详细细节,这里不予描写,你懂得!
第二天,奕詝拖着疲惫的身子,腰酸背疼的来到了正大光明殿。
接受群臣的跪拜以后,奕詝立即下旨。
旨意上说,“自端午到重阳,点卯时间早上为辰时过半(八点),午时三刻离开,下午是未时过半来(十四点半),离开时间为酉时初(十七点)。其他的时间早晨就是巳时(九点),其他时间不变”。
同殿大臣听到新皇帝的第一份旨意,竟然是修改时间,一时都愣住了,不过,心里也同时一喜,因为以后再也不用卯时上朝了。
因为卯时,凌晨五点左右,那时候,正是黎明前,人正困的时候,那个时候上朝,后面的人进殿后,就会将顶子拉低,站的直直的,闭着眼睛打瞌睡。
皇帝和群臣商量国家大事,他们都不知道,下朝以后,一样地离开。
同时在三六九所在的日子里,五点上朝,对于一个拥有二十一世纪灵魂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啊。
本来,今天奕詝还打算发很多圣旨的,不过,他还没有准备好,就暂且从时间上入手。
正月二十九的大朝会就在修改时间以后,在一堆鸡毛蒜皮里面的事情结束了。
下朝后,奕詝回到了南书房,看着堆得高高的奏折,奕詝差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