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人陈王无比信任,迄今为止的承诺从来没有失信过。 说什么楚国和陈国有仇,也不看看当时陈国的土地都是落到谁的口袋里去了。楚国一寸都没有动,秦国却是收割了个干净。 再说了,现今三国伐秦,他们陈国不需要出太多力气就能分到更多的土地,何乐而不为?况且国内对秦人怨声载道,早就需要好好发泄发泄了,不然岂不是显得他这个陈王无能。 愚蠢的秦国,真以为轻飘飘一封信就能打动自己,幸好那人提早算到了,早将个中厉害关系分析了个透彻。 他绝不会给秦国翻身的机会。 差不多同一时刻,燕王收到了相似的秦国来信。 把那秦国使臣随便打发了,燕王和众人商量了商量怎么看待秦国的事情。 关于那个承诺的十年之约,燕国臣子猜测,是不是陈国那边也有一个,不知道为何听上去总感觉心里头发虚。 而且有一个疑问之处,张培青和韩国魏国素来交好,楚国此次伐秦居然没叫上他们,着实稀奇。 奈何大家想了又想,各种猜测都出来了,还是没想出个什么名堂,反倒是被燕王骂他们顾忌太多。 “韩国距离秦国千里迢迢,刚打下齐国,咱们这些个国家总得留一个去守住齐国的土地,不叫上韩国很正常。 魏国一向爱好和平,齐国的事情就够他们闹腾的了,楚国怎么会蠢到再去找魏国?再说张培青于魏国有恩,这份恩情得省着点用,挥霍光了日后可就没得用了。 比起韩魏两国,我燕国实力同样不弱,而且距离秦国近,楚国若不是脑子进水,当然要选我们。 最后,我们三个国家瓜分秦国足矣,多来那么些个分羹,不说楚国,寡人都不答应!” 所以说,尽管他的这帮臣子很多时候意见都有用,但是也有很多时候都是废话。 燕王捋了捋胡须,洋洋得意。 —— 齐国的残局需要人收拾,韩魏以及其他小国当仁不让地接手了,与此同时诸国的话事人齐聚齐国,共同商量怎么分割肥肉。 这里头唯一缺少的是秦国。 秦国自己都快变成别人嘴下的肥肉,哪里有精力管这个,只能对他们偏偏选择这种时候瓜分大恨不已,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楚国的代表人是张培青,伐齐战争最卖力的就是楚国,北上战场直面薛纪清,死伤惨重,按照当初的约定,楚国应该得到最多的利益。 瓜分大会开的很热闹,大家热情洋溢地统计着齐国的资源,这几天跑上跑下实地考察。 张培青出门除了保护的士兵之外,贴身的就一个人,那小士兵黑黑瘦瘦的,笑起来一口白牙,甚是憨厚老实。 或许是跟着张培青潜移默化,他一遇到什么不懂的事情就请教,张培青也乐意教导,时常指点他一些,偶尔还提起两三次剑术。 小士兵惊异,她只说自己见多了,所以知道的多。 关于楚国为什么不邀请韩魏,小士兵这两天总是无意中听见诸国的人提起,心中存了疑惑,便老实地询问先生。 张培青看他懵懂的样子,叹了口气:“你跟着我半年有余,应当知道什么事情该问,什么事情不该问。” 她的神色很平静,小士兵惶恐地立即跪下,战战兢兢求先生开恩,日后再也不敢了。 张培青将他扶起来,“跟着我首先要学会的是辨别人心,许多人从我这里打听不到消息,就会从你身上套话,或许你自己本没有那个意愿,但世界上不乏聪明人,凭借三言两语推断,不是什么难事。” 这一点,往日王衡做的很好。 那也是个老实憨厚的傻孩子,却是她张培青这辈子最喜爱,最对不起的人。 为什么不邀请韩魏? 那是因为她曾经私下许诺过韩国五年之约,要是加上韩国,这十年之约岂不是该露馅了? 然而单独撇下一个韩国,未免太叫人生疑,所以干脆连同魏国也不带上,反正魏国人喜欢和平。 她的承诺,她自然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