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程到京王府看望燕飞。
毫无意外的,燕飞根本不认识永乐帝了,见到永乐帝,依然毫无表情,也没有说一个字。
石小路把燕飞清醒时写的信交给永乐帝,里面记载的都是燕飞这些年当布政使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交阯未来方向的想法,永乐帝看完,走到燕飞身边,将手搭在了燕飞的手上。
永乐帝的这个动作把站在一旁的吴晨和楚暮下了一跳,生怕燕飞使出武功,伤了永乐帝,好在燕飞并没有表现出厌恶,任永乐帝握了一会,之后带着燕飞的信,离开了京王府。
看到燕飞,永乐帝更加思念朱隶。
朱隶还会回来吗?何时回来?
永乐二十年,永乐帝第三次带领大军出征蒙古,这次的征讨对象同第一次出征一样,鞑靼的阿鲁台。
随后的两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二年,永乐帝第四、第五次出征蒙古,征讨对象都是同一个人,阿鲁台。
征讨阿鲁台自然是永乐帝的目的之一,永乐帝私下里的目的,却是找他的小儿子,朱高爔,蒙古名字:也先土干。
皇天不负苦心人,永乐二十一年,永乐帝第四次北征,终于找到了他,父子两人回到北京城时,受到了最隆重的欢迎。当然欢迎的是大明朝皇帝凯旋和蒙古小王子也先土干归顺。
那是永乐帝除第一次北征外,最开心的一次北征。唯一遗憾的是,苏蕊没有回来,一年前,苏蕊永远地留在了蒙古,留在了黄金家族创业的地方。
虽然朱高爔在外面飘荡了近二十年,并没有创下什么丰功伟绩,但朱高爔不后悔,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历史的,他努力过,争取过,没有遗憾。
永乐二十二年,已经六十五岁高龄的永乐帝哪里也不想去了,儿子已经回来了,他只想在皇宫里,安安静静地等朱隶回来,朱隶失踪了十年,所有的人都认为朱隶早已不在人世,但永乐帝不愿意相信,迁都到北京后,偶尔的,永乐帝也会去天寿山脚下朱隶失踪前最后出现的那三间草房看看。
吴晨也执着地一直在打理着那三年草房,燕飞回来后,打理草房的人多了三个,燕飞,石小路,楚暮,燕飞每次来,都会把吴晨每年为朱隶和沈洁准备的衣服都拿出来,摆了一床,然后坐在一边,等着石小路来叫他的时候,再把所有的衣服收起来。
石小路总是觉的,燕飞还记得朱隶。
阿鲁台绝对是个依靠战争而活着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不停地在打仗,同大明朝打,同瓦刺打,同后来的朵彦三卫打,只可惜打到最后,他什么也没有留下,最终被瓦刺的脱欢所杀。
其实公平地说,阿鲁台也不是个好战的人,他这一生之所以不停地在打仗,很多时候都是不得已的,不打就要被别人吃掉,虽然最终,他还是被别人吃掉了。
有些仗不是不想打就可以不打的。永乐二十二年的这一仗,对战的双方,永乐帝和阿鲁台,从他们个人的角度讲,都不想打。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那个位置上,更身不由己。
于是,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初五,永乐帝第五次带着五十万大军出征了。
这一次,张辅领了帅印,同行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杨荣。
临出征前,永乐帝最后一次去了朱隶的三间小草房,并在那里留宿了一夜,在书案上留下了古诗一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唐朝王翰写的凉州词,永乐帝此时的身体状况很差,实在不应该在亲征了,但前两次亲征,都是打着惩戒阿鲁台的旗号找儿子,这一回阿鲁台再一次骚扰边境,永乐帝只能再次亲征。
很长时间以来,永乐帝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