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赛车场上,一辆从外形上看几乎与某品牌的豪车别无二致的汽车在赛道上奔驰,无论是车辆的速度,还是别的什么,赛道上的这辆天蓝色的汽车各方面表现一直都很好,除了只有140公里每小时的最高车速之外。当然,这年头什么样的车都有,出现这么一辆急速都没能超过150公里每小时的慢速车,并没能让作为围观者的赛车场管理员们感到奇怪。真正让赛车场工作人员感到奇怪的是,这辆车的车尾貌似并没有寻常汽车所有的排气管,同时这辆车也不是一辆电动车。最最关键的是,这辆车并不消耗任何已知的燃料,它并没有使用赛车场提供的各种标号的燃油,也没有通过插头充电。而是在打开了行李舱盖后,向“油箱”里头,倒入了一种奇怪的物质。干净,但是却相当粘稠,看上去像是透明的沥青。
而当工作人员们按耐不住好奇心,上前询问的时候,从那位长得让人一看到就走不动道的美女试车手的嘴里得知:那些看上去黏糊糊,流动性比沥青好不了多少的东西,就是燃料——一种新发现的可燃冰。而这辆车的动力,则是让人不由的想起刚解放时的火车,因为它和那个时候的火车一样,都是用蒸汽推动活塞工作的。也就是说,这辆极速只有140公里每小时的汽车,实际上是一辆蒸汽动力汽车。
这个结果让所有对这辆车好奇的人都吓了一跳,在他们的印象当中,蒸汽动力往往都和笨重,铁轨产生关系。哪怕是在大洋彼岸,有一群闲着无聊的人也造了一辆用蒸汽驱动的汽车来刷新纪录,那也只是一群有钱人的玩具罢了。可是眼前的这辆,却和那些曲高和寡的大号玩具有些不同,至少在外形上看,与寻常的那些汽车别无二致,结合他在赛道上的表现来看,阻碍这辆汽车上路的,就只有那块蓝底白字的金属牌了。
“这玩意儿看上去可真气派,真可惜,要不是因为不能上牌的话,我也想买一辆。”其中一名赛车场工作人员听到了介绍之后,在一旁说道.
这时,站在他身边的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搭话道:“谁说不是呢,虽说车辆的配置看上去磕馋了点,但是拿来作为代步车来用的话,到时挺不错的。而且我听他们说,这辆车除了他们的那种可燃冰之外,用别的什么能点着的液体也能跑,毕竟是辆烧锅炉的汽车嘛。你看现在油价这么高,要是这车能上牌的话,我倒是不介意弄一辆开着上下班。不过你说那群人怎么想的?这种没法上牌的车子,听说也要开始小规模的量产。这做出来,卖不出去,岂不就是砸自己手里了?”
“这谁说得准啊,也许不是在国内卖呢?你看那个试车手不就是个外国人么?没准是这还是个招商引资的项目,生产出来的车子专供海外市场呢?”
“有道理,专供外国人用的,也就不用担心什么能不能在国内上牌了。”
……
而就在芙蕾雅的分身开着唯一一辆成品的蒸汽动力汽车,在市内唯一一座赛车场对车辆进行测试的时候,林森正拉着芙蕾雅一起,通过线上平台,与之前合作过的那些厂商挨个进行谈判。既然车子做出来了,并且在测试过程中,表现的还算是可圈可点。那么本着早日产生经济效益的打算,自然是要赶紧投入生产,争取早日出产品,早日上市,早日获利。正巧,得益于发范围的零部件外包,林森手上的工厂只需要做好自己组装厂的本职工作即可。但是在汽车投入生产之前,林森还需要与那些零部件的供应商们重新商定一个价格。虽然采用了相当多的车用标准件来简化生产,但是还有许多东西都是要通过定制来生产的。
原先还在车库里头组装的时候,所有的零部件全部都是定制,自然价格也就会水涨船高。但是随着车辆在道路测试的时候,反响良好,开始准备进行批量生产的时候,再以原来私人定制的价格来采购零部件,就有些冤大头的嫌疑了。以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