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完了大头兵用的子弹和步枪,那么就需要在进阶一部,让真正对于异世界来说革命性的东西登场了。
说起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速射武器的诞生,而速射武器的代表有两个,一个是理查·乔登·加特林医生发明的加特林机枪,这款机枪可以说是最早的机枪了,具备了机枪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子弹的连贯射击。通过摇动曲柄,带动一个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并且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而每一根枪管旋转一周便完成了一次子弹装填,射击,子弹退壳的全部过程。而多根枪管集合在一起,便实现了子弹连续不断的射击。当然也应为这个设计。
而另外的一个代表性发明则是是由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马克沁机枪。这款机枪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机枪的鼻祖了,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通过第一发子弹被激发后,带动枪管和枪机整体后移,解除枪机的锁定。然后后坐力继续带动枪机向后运动,通过拉壳钩将弹壳退出枪膛。同时通过杠杆作用,使得枪机抓住下一发子弹。然后在利用复进弹簧将枪机推向枪膛,并且恢复闭锁状态,并准备下一次被激发。而这种原理也被形象的叫做枪管短后座原理。之后由于其可靠的性能,以及如同闪电般的射速,很快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并创下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最知名的大概就是祖鲁战争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当然,这个战例中选择性的忽略了作为英国人盟友的其他部队人员。)。
但是很可惜的是,马克沁机枪虽然具有这样活着那样的有点,但是却没有办法绕过一个最最关键的地方——它必须使用成熟的金属弹壳整装子弹,连全金属弹壳初期出现的卷铜弹壳子弹都不可以。因为卷铜弹壳子弹在面对快速设计的马克沁机枪时,很容易因为结构问题而导致弹壳断裂。所以,最终的选择便又回到了最初——加特林机枪。因为加特林机枪的早期型号中有出现使用纸壳子弹的款式,不过因为最终因为卡壳的几率太高,而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而这款纸壳弹版本的加特林机枪,也就是最初的加特林1862型,与其他款式的机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使用了一种钢制的弹膛来装填子弹和火帽。然后在使用的时候,钢制的弹膛就会想全金属弹壳子弹那样,被机械结构固定在枪机和枪管之间,然后通过枪机后面的一个半圆形凸起,来讲枪机和弹膛一起牢牢的顶在枪管后面,然后完成激发。其实这种所谓机枪本质上还是佛朗机炮的原理,不过就是将火绳点火升级成了火帽击发,而钢制的弹膛实际上扮演了佛朗机炮的子铳。这种早期加特林使用的还是纸壳弹+火帽,好处是对弹药的制造上没有要求,跟当时的前装线膛枪发射的米尼弹药是一样的水平,人工能够生产,甚至可以说弹药通用了。但是缺点也有:就是需要备很多数量的钢制弹膛,而且每个弹膛都需要安装火帽和纸壳弹。按照每分钟射速200发,以及人工复装弹药的速度来看,需要500个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这500个钢制弹膛的重量倒是也不算很重,弹药车完全可以轻松拉走,但是复装是个问题。
而且枪机以及钢制弹膛与后面的半圆形凸起接触非常紧密,所以转动滞涩。当时的这种设计,如果顶的不紧就漏气,而顶的紧了摩擦力很大又不容易转动(因为每个击发筒都需要与半圆球摩擦,达到沿着枪管轴线纵向进给)。
故而林森便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开动了脑筋,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首先就是为了增加弹膛的气密性,在弹膛的前端加上铜质缩口,与枪膛尾部内凹配合。然后本着充分利用的和后勤考虑的原则,将弹膛前后打通,并在尾部增加一圈嵌入凸缘的凹糟,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