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贤在做出「明日举办文试」的决定后。>
趁天色尚早,他再入皇城。>
来到兰陵公主府,私下与兰陵密谈了许久,至天色擦黑方才告辞离去。>
文试提前的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传至皇城内外,女皇、太子、文才们,以及城中的吃瓜群众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得知。>
女皇对此颇觉奇怪,她今天才派人叮嘱过苏贤,不要怕麻烦,尽量将「湖名之法」完善,拖延一些时间也是可以的。>
结果……苏贤下午就宣布将文试提前。>
莫非,还有那不开眼之人暗中胁迫苏爱卿不成?>
女皇心下一沉,急忙派人打探,打探的结果却表明,这个决定是苏贤自己做的主,并没有人暗中胁迫。>
女皇这才放下心来。>
随即她又开始期待——>
数日前的武试,没能选出一个,从招婿的角度来看,武试无疑是失败的,希望明天的文试能大获成功吧……>
东宫。>
太子、太子妃、钱中书等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先是一怔,紧接着都是一脸狂喜。>
不管这里面有什么缘故,苏贤提前了文试的时间,不再拖延,在他们看来就是他们的「成功」!>
不枉费钱中书这些天的坚持,每日都入宫拜见女皇。>
……>
终于。>
时间来到第二天。>
文试如期举行。>
上午,一千多位文才们,聚在皇城内一片宽阔的广场上,依次进行了贴经、口试、算术等等科目。>
这些科目,在科举中较为常规,文才们深谙此道,筛选下去的仅只有百余之数。>
下午,是这场文试的重头戏——策论!>
地点依旧是皇城中的大广场。>
女皇携了羞答答的兰陵公主,还有满朝文武等,齐聚在城楼之上监考,并等待最终的结果。>
转眼,策论结束。>
苏贤也最后进行了终试。>
终试的结果是……没有一人通过!>
上千文才,全部落选!>
换句话来说就是——>
苏贤耗费了大半个月,发动全国范围内的「大选秀」,又折腾了武试、文试,耗费人力、物力无数,最后……一个都没选中!>
兰陵公主招婿一事,极得女皇与满朝文武的重视,大家也都放手让苏贤去搞,结果最后招了个寂寞?>
全场都陷入可怕的寂静。>
偌大一个皇城,愣是听不到一丁点声音。>
事情大条了。>
女皇没准会大发雷霆。>
……>
不过很快,这种可怕的局面竟被生生打破。>
因为,苏贤提前做了安排,让尚书六部、刑狱司、中书省、都察院、河南府府衙等等衙门的上官,去充任评卷人。>
以往科举考试中,所聘的那些大儒一个也不用!>
如此操作,造成的结果就是,各个衙门的上官宛若发现了宝贝似的,纷纷捧着考卷挤到女皇跟前,为苏贤求情。>
场面一度十分壮观。>
女皇一问之下,方才明白,原来这些文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们在考卷中所写的策论,居然可以解决各大衙门的实际问题!>
这可不得了。>
难怪各大衙门的上官纷纷为苏贤求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