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贤等人乘坐的官船,自德州安陵县出发后,一路往西南的方向行驶,数日的时间内,他们路过了贝州、魏州、相州、卫州等地。>
终于,在路过了卫州新乡县之后,他们的官船离开河北道。>
进入“都畿道”地界。>
首先来到的是怀州。>
大运河北段的永济渠,并非直通神都,而是在怀州下辖的武陟县汇入沁河,沁河再汇入黄河,与黄河连通的“洛水”可直通神都城。>
这天下午,苏贤他们的船行驶至永济渠的源头——>
永济渠与沁河的交汇处。>
由此再往南数里,便是沁河汇入黄河之处,也就是说,苏贤他们的官船很快就能驶入黄河。>
可就在这时,苏贤晕船的症状发作,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在船上竟是一刻也多待不得。>
柳蕙香关切道:>
“此处已是怀州,怀州隔壁便是神都城所在的‘河南府’,只需数县之地我们就可以到了。”>
“我们又不赶时间,不如……在此处上岸暂歇一晚,明日天亮之后再赶路也不迟。”>
“……”>
柳蕙香的建议,得到了言大山、杨芷兰、林川等等所有人的同意。>
苏贤也的确难受,便答应下来,吩咐道:“在此处上岸。”>
永济渠与沁河交汇之处,有一座不大的码头。>
因南边数里便是沁河汇入黄河之口,那里有更大的码头,所以此处的码头又小又没什么人,显得格外偏僻。>
苏贤下船上岸后,难受的症状倒是消失不见了。>
可举头四顾,周围一片荒芜,莫说客栈,就连一个鬼影儿也没有看见,他们一百多人吃什么住什么?>
众人一时间面面相觑。>
苏贤回头望了眼停靠在码头上的大船,眉头暗皱,看来要忍着恶心呕吐的感觉,上船再往南行驶数里抵达沁河汇入黄河的码头了。>
不过,就在他准备张口之际,言大山忽然说道:>
“公子,此处往北不远处,有一山坳,那山坳虽荒僻,但却有家野店,那老板做菜的手艺着实不错。”>
“果真有一家野店?”苏贤扭头看着言大山,面带喜色,这可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啊。>
“不错,数月前我从神都赶往瀛州之际,就曾在那野店中住过一晚。”言大山十分肯定。>
“那好,我们先去那边吃饱喝足再说……”>
“……”>
随着一声令下,苏贤一行步行赶往那边的山坳。>
约有三四十亲兵随行。>
其余人等,包括毒娘子等内卫人员则隐在暗处。>
不一时众人抵达,那里果然有一处山坳之地,中间宽阔,四面环山,两头有狭窄的山路通行。>
这山路颇似阻挡敌军的“关隘”。>
山坳中,依山傍水之处,有一座茅草搭建而成的野店,店前搭建着竹棚,棚下摆着十余套破旧的桌椅。>
桌上约有十多位客人,不过看其衣着装束,大多是本地的村民,少数几位过路的行商。>
苏贤一行的到来,简直乐坏了野店老板,那是一个五六十岁的佝偻老头,热情招呼苏贤一行落座。>
不多时,一盆盆粗犷但美味的菜肴上桌,冒着腾腾热气与香气,苏贤尝了两口,不由对野店老板竖起大拇指,味道还真不错。>
很快,苏贤等人吃饱喝足,野店老板有个十五六岁的儿子,面色黝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