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泰来说因为手上没有将领,更没有兵权,所以自己能够蹭到的局势有限。
但自己跟其他所有的人不同的是,自己知道这场战争是胜利的。
这就好像如果你穿越到抗日时期,你觉得你比当时的人强在什么地方。
在李泰看来,这问题的答案跟现在一样,那就是自己一定比所有人都坚信抗战会胜利。
而现在,自己所需要做得就是表现出自己能竭尽全力的支持北伐就好。
只不过,这件事情要等到李世民真正把这消息公布出来再说,在李泰看来应该快了。
虽然李泰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北伐突厥,但今年肯定是决定出兵的,自己耐心等着就好。
事实上,正如同李泰所想,李世民的太极殿中基本三四品的官员全部都聚集到这里对张公瑾送来的奏章议论纷纷,一行人都在商议是不是要北伐突厥。
李世民看着下面的大臣在议论纷纷,尤其是礼部的豆卢宽和民部的戴胄最是反对。
豆卢宽道:“自从渭水之盟以后,我们与突厥之间秋毫无犯。
如今若我方主动打破平衡,且不说是否能够打赢。
退一万步如果突厥退往大漠,我等是追还是不追。
只要无法打败突厥,那来年突厥来犯,岂不是徒生兵灾!”
简单的说,豆卢宽认为既然都这么多年突厥都没找我们麻烦,我们就安稳的把日子过下去,何必去惹突厥。
不说打输打赢,如果别人不跟你打,那我们就被动了。
而说戴胄则从另外一个角度道:“近些年来天灾频繁,朝廷没有存粮。
当初汉武与匈奴相争,打空了文景之治,如今若与突厥交锋,又如何支撑得起劳师远征。
还是先休养生息几年,等到我们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再言讨伐突厥之事。”
当然,对武将方面的人来说,他们真的是非常想要打这一场的。
毕竟张公瑾已经把理由都说了清楚,这次臣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话劝诫。
因为他们清楚,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几乎算是李世民绝对的心腹与文胆。
只要是他们两人决定的事情,李世民绝对会选择支持。
果然,在回答豆卢宽和戴胄两人的不同意见后,李世民道:
“既如此那诸位便做好与突厥一战的准备。
窦司农你先行前往幽州,征召幽州徭役修缮桑乾河河道,并把洛阳之粮调往幽州。
朕给你三个月时间,为北伐突厥做好准备。”
“臣遵旨!”窦静站出来,对李世民道,
“圣人,我想请水部郎中调配水部大匠于我,另外征召高陵县李淳风与麾下徭役同行!”
“高陵县?”李世民听到窦静的话一愣,道,“何必独找高陵县?”
窦静倒是理所当然的向着李世民进行申请:
“李淳风擅长术数,尤其是他规定时间做工,麾下徭役都能按时完成。
关中十万流民融入其中都能够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此人随行定然能事半功倍!”
当初李泰开放了让人参观李泰是怎么样安置流民的,窦静肯定是去捧场了。
只不过窦静注意到的不是统筹全局的马周,而是兢兢业业靠数学有序完成任务的李淳风。
窦静负责的是屯田所以清楚知道想大规模的安排人事到底多么困难,更不要说要调度流民的积极性,硬生生让他们本应该厌恶的劳动变得积极了起来。
“这件事我需要知会青雀一声,你先做好去幽州的准备!”李世民对着窦静道。
“谢圣人恩典,臣遵旨!”窦静对李世民回答。
说实话,李世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