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峥很激动。>
执意要起身与他闫家弟弟一道,来个沙场夜点兵!>
被闫玉劝下。>
跑到外头帮他喊了人来。>
并很懂事的退出去,留给潘小将军和帐下将领以空间。>
潘小将军几乎是将闫玉说与他的作战计划一字未改。>
到底是安国公麾下的精兵强将,当场便铺开舆图推演。>
对突袭作战表示认可,只不确定闫家军能否如他们一般,按时抵达目的地。>
为防走漏风声,他们要分批穿过丛山,于五日后在指定地点汇合。>
此次突袭,说白了就一个字。>
快!>
历来征战,粮食物资都是重中之重。>
反军守备严密。>
在四周广布防线。>
他们只要靠近,不可能不被察觉。>
只能快到让对方来不及组织人防守。>
若聚集一处,齐而攻之。>
人数庞大,必分先后,便给了敌人喘息之机。>
敌人反应及时,不断增援,双方会陷入混战,纠缠的时间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
他们两支队伍共计一万人。>
一直游走在乐山府西州府一带,清缴境内西戎,是不在反军视野内,防范之外的一支队伍。>
散如砂砾,沙众成塔。>
合围以攻。>
有难点,但只要能按计划施行,此次偷袭成功的几率更大。>
一众将领达成一致。>
纷纷献上直白的不太高明的马屁。>
潘小将军强压下心中的欣喜,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稳重一些。>
“请闫小将军进来说话。”他吩咐手下人。>
闫玉在外头看了一会星星。>
因为月亮遍寻不到。>
嗯,明天多半要下雨,这星星被云挡的,数量可怜巴巴,都不够闪了。>
等闫玉进去,听潘峥当着一众下属的面明确表示同意此次两军协同作战的计划后。>
便毫不客气的提出如下几点。>
“我们此次的目标有二,一是反军的辎重物资,二是打掉这一处运转之地,尽可量的消灭反军的有生力量。”>
众将对闫小将军的用词觉得新鲜,联系前后倒是能知晓大概的意思。>
潘峥听到耳中倒是有不明觉厉之感。>
仔细回忆过往曾看过的兵书,到底是哪本里头写着这样的话?>
有生力量。>
细细品鉴,当真应景!>
从闫家弟弟口中说出来,好有气势。>
“前者是重中之重,粮草一失,军心不稳!敌无我有,此消彼长。>
后者则是我等的军功,反军一颗人头价值几乎,不用本将军多言,诸位心中自有盘算。”>
众将缄默不言,目光灼灼的盯着她。>
一个个重铠在身,站姿挺拔,位置极其巧妙,隐隐呈半弧状,将闫玉与潘峥两位主将围拢护住。>
他们静静等待后面的话,无人插嘴,也无人对闫家军这位小不点话事人提出异议。>
“我们要在同一时间发动,出击地点并不相同,反军中转营地曾是我关州开辟出往返西州运煤的必经之地,闫家军对那一带的地势十分熟悉,所以我们两支队伍的将士要打散,由闫家军负责带路。”>
“这期间,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