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九中文 > 都市小说 > 西周长歌 > 四百零八 新政(2/3)

四百零八 新政(2/3)

上一页西周长歌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公主说的是,只是可惜了……」侍女不无叹息。

「有什么可惜的?说到底,出嫁女还是要靠娘家父兄撑场面的,便是我,也不例外。」

「也是。大王见到公主,定会喜出望外的。」

姬胡日程上的东巡从春季拖到了秋季,实是无可奈何之事。涝水渠成之后,新王新政便静悄悄地启动了。诸事繁杂,实在无法启程。

新政第一步,从最没有争议的纠法开始。

纠法者,纠正法令文本之错讹也。远古夏商周之法令,只保存于官府,不对庶民公开法令内容。从保存形式来说,无论是王室还是诸侯,以及下辖官署,法典都与其他卷册一起保存,没有专门的官吏与专门的府库保存。

当时,社会活动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传统习俗道德来规范,法令很少,条文也极其简单,官吏容易记忆且容易保存。若有纠纷诉讼或奖赏惩罚,官吏说法令如何便是如何,庶民根本无从知之。如此状况,官吏完全决定着法令的内容与执法的结果。此所谓「人治」是也。

大周民众之所以极其推崇王道圣贤,深层原因便在于这种人治现实。

然而这种依靠官吏的素质与能力的法治到了厉王时代,各种弊病初显。由于远古传播手段,路径阻塞等诸般限制,要确保法令在辗转传抄,收于府库之前仍能一如原文,实在是难而又难的事情。要害是,官府的法令文本若出现错讹,无论是官吏不意出错,疏忽忘记还是有意曲解,对民以错纠错,以讹传讹,难保不生出种种弊端,导致执法混乱,法令之效必然大打折扣。

作为新政第一刀的纠法,姬胡的实务操持是三大步:第一步,全面校准各官署的法令文本;第二步,依法制裁玩忽职守的法吏;第三步,整肃各级法吏,处罚有罪,裁汰昏聩,补充缺任,重建上下统属有效的执法官吏制度。

此三大步由荣夷主理。荣夷久经磨炼,对于纷繁芜杂的多头事务历来处置有方,纠法一事虽涉及整个王畿官署,却部署得井然有序。从王室库藏的法令文本开始校准,历时两个月,了结了纠法各个事项。

与纠法同时进行的是召公虎主理的另一大政——纠冤赦犯。

之所以又要召公虎主理,实是因为此事牵涉甚广,只有多年独揽政务的召伯虎出面,才能使各方服赝。盖因执法,依《周礼》「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原则,素来对王族贵胄网开一面,冤讼者十之八九都是庶民。若大平冤狱,则必然导致贵胄封地之刑徒苦役流失。冤要平,但周王室的根基却是动不得的。此中轻重缓急,唯召公能把握拿捏。

召伯虎这时候显示出他非凡的庙堂平衡之能力了。一宗宗冤狱不断纠平,一个个冤犯陆续还乡,一桩桩积案迭次解决……而那些欺民的贵胄们也受到了或降爵减封,或罚田没金的处分,其罚没之金一半入国库,一半补偿冤主。如此一来,朝野国人实实在在感到了新政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对年轻天子的新政与新任的辅相也不期然间生出了由衷的钦敬。

然姬胡自己也没闲着,他亲自揽下了新政之三——明修功臣,褒厚骨肉。

这宗看似只会招人喜欢的善事,做起来却极难把握分寸,结局也往往是难以预料。

所谓明修功臣,是对先代遭受不公处罚的功臣重新彰显褒扬。所谓褒厚骨肉,是对王族外戚的遗留积怨做出妥当的抚慰与安置。就内容而言,这两件事实际上是清理最高层的错案疑案,以重新凝聚王族与权臣后裔部族。

当年立秋时节,由周厉王姬胡亲自主持,召公虎与荣夷一左一右实施的新政已经是初见成效了。纠法与平冤两事进展大体通畅,只有数十例疑难案要在朝会公议。

除此之外,姬胡已将最棘手的功臣王族案大体了结,与各方商议之后公诸于朝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西周长歌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