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九中文 > 都市小说 > 大明枭相 > 第52章 尘埃将落,严府交锋(1/5)

第52章 尘埃将落,严府交锋(1/5)

上一章大明枭相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
嘉靖四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督察院御史邹应龙参山东知府谭云鹤,审案不力,严重耽误钦案进展,经由通政使司初议,提交内阁。

时任内阁首辅严嵩以山东通倭案形势复杂为由,驳回邹应龙的奏疏。

值得一提的是,邹应龙乃是徐阶门生,刚直不阿。徐阶几十年来对严嵩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隐忍不发,他对此并不知情,也相当鄙夷。

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某天,邹应龙急匆匆到徐府对徐阶说:次辅大人还不知道吧,严党胡作非为,祸国殃民,徐大人竟不发一眼,对严嵩百依百顺,大家都说你是严嵩的一个小妾而已。

这句话,由门生对老师讲,已经是十分的刻薄和讽刺。

徐阶仍然表现出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这令邹应龙更加生气,直言道:难道严氏父子杀害杨继盛和沈炼的事,老师都忘记了?

这时,徐阶才换了一副面孔,显露出杀机,对邹应龙道:我一刻也没有忘记。

邹应龙明白了一切。

按照时间推算,嘉靖四十一年,距离严世蕃入狱已经不远,邹应龙也该明白徐阶的隐忍。这时候,参裕王府门生的谭云鹤,若没有徐阶的授意,他是断然不敢的。

显然,徐阶已经受到首席掌印太监陈洪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谭云鹤。

再有半个时辰便是第二次公审。

就在昨日,在锦衣卫的协同审案下,李孝先是否贱卖了剿倭粮食,已经查清原委。

此刻,知府衙门的右门房,赵云安、俞咨皋和于可远坐在长椅上。

能够作证的,于可远在早前几次公审时都已讲明,且如实记录。这次公审,全是上面的交锋,不再需要于可远作证。但作为重要人证,他必须在场。

因不需要作证,且之前在赵云安私邸时,于可远已经表明心意,要“脚踏两条船”,这时,赵云安和俞咨皋便没有之前那样的顾忌。

“消息你们都听说了,原以为,严嵩会同意邹应龙的弹劾,将谭云鹤踢出山东,没想到会这样……”

赵云安表情看不出喜悲,像是在陈述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

俞咨皋皱着眉,“其实我也想不通。左宝才和季黎那点小伎俩,我们都能识破,严嵩执掌内阁几十年,怎会不清楚。谭云鹤被召回,就没人配合左宝才他们将通倭的干系往上面扯,这对严嵩应该是有利的。”

一时有些静默。

俞咨皋问向于可远,“这事,你怎么看?”

于可远沉吟了一会,道:“严嵩行事谨慎,一个动作,往往有很多目的。我也只能猜到几层意思。”

赵云安偏过头,眼底闪过一丝惊讶。

能看出一层已经殊为不易,你倒好,看出几层还这样谦逊?

于可远接着道:

“第一层,应该只是顺势为之。邹应龙是以办案不力为由弹劾谭云鹤,这样的理由,就算将他召回裕王府,也不过是小惩大戒,对他今后的仕途影响有限。很明显,徐阶依旧想保下谭云鹤。而严党却要折损左宝才和季黎两个地方官员。相互比较,任是谁,也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严嵩驳回这个请求,应该是觉得邹应龙的弹劾避重就轻,明明有更好的罪名,比如那位艺伎,私德有问题才能真正毁掉一个人。”

赵云安和俞咨皋同时点点头,认可了。

“第二层,严嵩应该察觉了左宝才的意图,这是在欲擒故纵。掌枢几十年,他清楚皇上的心意,这件通倭案子无论如何发展,都不会让皇上对严党下手,这是严嵩最大的底气。因这份底气,他不怕左宝才和季黎往自己身上泼脏水,但谭云鹤就不一样了。一旦由他主动将脏水泼到严嵩身上,以他的背景关系,等同于裕王、徐阶的做法。显然,严嵩是想借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明枭相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