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刑部交接几件重案,他还未离京吧?”
萧敬答:“回皇上。还未离京。”
弘治帝道:“让吏部给他挂牌子,升他为为思南宣慰使。”
思南宣慰使是从三品,杨一清等于官升一级。
且杨一清在山西只是按察使的副手。担任宣慰使成了主政一方的“小封疆”。离成为巡抚“大封疆”只差一步。
常风道:“皇上英明!杨一清虽奇人异相,但其做事干练,又勇于任事。实乃思南宣慰使的不二人选。”
弘治帝笑道:“也只有他那一脸奇人异相,才能镇住黔疆的那些魑魅魍魉!”.ξgyuxt.e
常风回了锦衣卫,找来了南镇抚司千户,老寿星孙龟寿。
孙龟寿已经八十四岁了。但他依旧精神矍铄,精神头很足。
黔地土司的情报,一向是孙龟寿负责搜集的。
常风道:“老寿星。这回你随我去贵州如何?哦,这不是钧令,而是商量。”
“你毕竟上了年纪,若不愿跋山涉水,我不会勉强。”
孙龟寿笑道:“常佥事可知我的延寿秘诀是什么嘛?”
常风道:“还请赐教。”
孙龟寿侃侃而谈:“秘诀无非一条——让自己变得有用!”
“人很怪,若成了垂垂老矣的无用之人,混吃等死。用不了一两年恐怕就会魂归西天。”
“只要我还有用,能做事。就感觉自己还不老。”
孙龟寿所说,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人需要“被需要”。
常风笑道:“这么说,老寿星愿意担任钦差副使了。我虽官职比你高,阅历却远不及你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咱们此去贵州,名为上下级。我还是要多多向你讨教。”
孙龟寿谦卑的说:“常佥事过谦了。”
常风又望向了王妙心:“王镇抚使,我要跟你商量一件事。”
常风这回打算借着公事办一件私事——帮九夫人的一百多土家族人彻底解决锦衣卫员额问题。
王妙心道:“什么事常爷吩咐就行了。谈何商量不商量的。”
常风道:“黔东南的土家人很多。此去办差,我需要一批精通土家话的干练之人。”
“你知道,你小嫂子在京城有一百多土家族人。”
“他们属于湘西土家,又久居京城,一向跟黔地土家没有瓜葛。”
“但他们会说土语。这些年他们混在兵马司、顺天府充当锦衣卫的耳目,也算称职。他们对锦衣卫是忠诚的。”
“做事名正则言顺。让他们跟着我去黔东南查案、推行改土归流。总要给人家一个名分......”
王妙心这个“小国手”是多聪明的人?立马明白了常风的意图。
当初南镇抚使这个位子,是常风让给王妙心的。常风的面子他不能不给。
王妙心主动打断了常风:“这几年吏部大搞裁汰。我们南镇抚司也该搞搞裁汰。”
“有些靖难勋贵家的子弟,占着卫里员额不当差,白拿俸禄。是时候清一清了。”
“南镇抚司这边估计能清出一百多个员额。将这些员额实授给精干耳目顺理成章。”
常风满意的点了点头。王妙心表了态,那些土家汉子就从无员额的耳目,摇身一变成了正儿八经有员额的校尉、力士。
常风心中暗道:不愧是小国手啊。就是会办事。
徐胖子道:“常爷,我是你的跟腚虫。这些年一向是你去哪儿,我去哪儿。这趟也不例外。”
“嘿嘿,我还没试过黔疆的异族女人呢。”
常风尴尬的咳嗽了声:“咱们是去替朝廷办差。你若在办差的空闲之余查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