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是元朝军事家,蒙古巴邻氏,蒙古帝国开国功臣。
他的曾祖父失儿古额秃原臣属泰亦赤兀部首领,后臣属成吉思汗。
他的祖父阿拉黑、祖叔父纳牙阿都是成吉思汗的开国元勋,分别担任千户长、中央万户长。
他的父亲晓古台和他本人臣属成吉思汗幼子托雷家族,生长于伊儿汗国。
以深略善断著称,信奉也里可温教。
“1253年,跟随旭烈兀西征。”
“1265年,受伊儿汗旭烈兀命出使大汗廷奏事,深得忽必烈赏识,留作侍臣,与谋国事。”
“至元二年,任中书左丞相,后迁中书右丞。”
“七年,改任同知枢密院事。”
“1273年,忽必烈汗任命他为伐宋军最高统帅。”
“十一年,复任左丞相,总兵分三路攻宋,与阿术统中路,取鄂州、汉阳等地,沿长江东下,次年取黄州、蕲州、江州、安庆、池州等地,大败宋宰相贾似道军于丁家洲,收降太平州、滁州,下建康,寻进中书右丞相。”
“十一月,分兵三路进军临安,与右丞相-阿塔海取中道,节制诸军并进。”
“十三年,陷临安,俘宋帝、谢太后等北还,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炳为前锋长驱直下,顺利开进长江下游重镇建康。”
“三月,国信使廉希贤南下传旨。”
“伯颜受命以行中书省驻节建康,对部署作了一些调整,以原淮西行枢密院的阿塔海、董文炳驻守镇江,阿术则分兵北上攻扬州,为下一步行动预作准备。
“是时,江东时疫流行,居民乏食。”
“伯颜下令开仓赈饥,发医起病,安定了社会民心。”
“但事实上元军还是放慢了进攻步骤,作战重点暂时移到其他地区。”
“五月,伯颜北上述职,路过镇江时召集诸将计事;抵上都晋见世祖,说服他准许元军继续对临安实行进攻。”
“炳同署行省事。”
“显然,元军这一阶段的行动着重于长江以北,目的在于剪除淮东地区宋军对元军侧翼的危胁。”
“十一月,元军恢复了对临安的攻势。”
“伯颜决策分三道进兵,最后会师于临安。”
“其右路军由参知政事阿剌罕率步骑自建康出溧水、广德一线,取独松关,从西面掩击临安,切断宋室逃往内地的道路。”
“左路则由参知政事董文炳领舟师发自江阴,出长江口,循海岸线,入杭州湾,堵截宋室从海道逃亡的路线。”
“伯颜与右丞阿塔海节制诸军由中道的常州、平江、嘉兴一线直捣临安。”
“伯颜及其率领的中路军出发后先抵常州。该城原已降元,后又反正归宋,推举姚訔为城守,坚决抵抗元军的进攻。”
“伯颜招降不成,乃亲自督战攻城。”
“宋军两次来援均被击败,常州坚守两日而失守,元军屠其城。”
“此后元军在无锡、平江、嘉兴、湖州等地再未遇到有效抵抗。”
“十二月,伯颜率师抵无锡,遇宋使柳岳来见。”
“柳以宋度宗去世不久,乞求元军退兵,表示愿年年进奉修好。”
“伯颜声称元军征杀是为宋长期拘留元使郝经而兴师问罪,加之本年宋将又半道杀害元使廉希贤。”
“如欲元军停兵不进,除非宋廷纳土出降。”
“完全封死了宋人苟安求存的侥幸之心。”
“及伯颜师抵平江,宋廷再次派尚书夏士林等前来乞和,表示只要元军为宋廷留一条生路,宋帝愿尊元帝为伯父。”
“且岁贡银二十五万两、帛二十五万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