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强化财政,于是实行“火耗”归公和向官员发放养廉银。
“火耗”归公就是规范“火耗”的征收,并作为财政收入上交国库。政府规定“火耗”附加税一般为正税的10%-15%,最高不超过20%,官员要全部上交,不得私自截流。这种“火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财政支出,另一部分则作为各级官员的养廉银。据光绪《清全典事例》记载,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为:总督13000-20000两,巡抚10000-15000两,布政使5000-9000两,按察使3000-8444两,道员1500-6000两,知府800-4000两,知州500-2000两,知县400-2259两,同知400-1600两。
《元史??刑法志三》有“克除火耗”的禁令。明代实行一条鞭法后,另征火耗,高达百分之二、三十。清初征收火耗率有达百分之五十的。雍正年间,火耗列入正税,留在地方上备用。二、铸造钱币等的损耗。《文献通考??钱币》:“(宋)崇宁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