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恢弘庄严,激昂动听,瞬间就牢牢抓住了戈培尔的神经。~~而与之前任何一次都不同的是,方彦虔诚唱诵的歌词仿佛使乐曲拥有了灵魂,将旋律中那份赞美崇拜的情感恣意扩散到听众意识的每一寸角落里。仅过了片刻,戈培尔的内心就在这强烈的情绪冲击下砰砰共振起来,全身开始止不住地颤抖;当旋律节节攀升,并最终在最高点轰然迸炸开时,他情不自禁地跟不定您还会庆幸今天做出的决定……”看着欣喜不已的戈培尔,方彦内心嘿然低语道。今天自己此行,除了兜售这曲宣传音乐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把对方拉拢成为布罗姆家族的盟友,以便在今后彻底稳固住便宜叔叔和自己的权力地位。
通过这次持续发酵的瓦&;;尔特失势危机,方彦深刻意识到了拥有一个强力政治盟友的重要性。倘若戈培尔从希特勒有意削去瓦&;;尔特职权的想法之初,就从侧面维护劝谏的话,那么即便不能阻止元首,也有极大几率将雷霆风暴转变为和风细雨,以更加平和温柔的方式完成权力的重新搭建。
譬如,把涉及军事层面的装备生产和设施修建从经济部的管辖中剥离出来,另派专人进行负责;或者重新界定“四年经济计划”在战争时期的权限范围,以便做出令各方山头都能接受的权衡妥协。哪里像现在,方彦身为一个海军将领,还要为自己叔叔的政治生涯劳心伤神,疲于奔命。更重要的是,像“希特勒思想”这种需要依赖生态环境才能见效的招式只能出一次,如果再遇到类似的局面方彦也将回天乏术。
而在国社党的几名核心要员中,戈培尔无疑是最合适的盟友。首先他主管的宣传部与瓦&;;尔特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其次戈培尔对权力并没有如其他同僚们的那般热衷追求;相反的,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的早年经历,使得戈培尔拥有一种文人般的性格精神,对个人爱好的热衷更甚于大权在握。
正因如此,戈培尔才会对自己7年都不曾变过的宣传部长职务毫无怨怼,即便是在法郎克、瓦&;;尔特、里宾特洛甫等人都成为了部长的今天,内心仍平衡如昨。如此心性显然能使方彦感到放心,不至于像面对其他人那般处处勾斗提防。
最后,戈培尔工作勤勉又能力出众,再加上身为元老的资格,使得他无论在党内还是希特勒面前都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足以能给予便宜叔叔瓦&;;尔特充分的帮助。在这点上,现在的副元首赫斯就要差远了。
由于缺乏足够的才能与个人魅力,同样不喜争权的赫斯反而成了碌碌无为的代名词,即便希特勒在10个月前才钦定他当自己的继承者,党内高层许多人依然对他不予看重。尤其是在今天,随着德国闪电般征服欧洲,以国防军为首的众多山头的势力纷纷急剧膨胀,包括里宾特洛甫、法郎克、甚至是希姆莱都开始在政坛上积极表演,纵横捭阖,其光芒早已将管理国社党的赫斯完全盖过。
时至今日,即使希特勒真的出了意外,赫斯也极有可能无法顺利接班——无论军队、中央部长、工业巨头,都对赫斯缺乏基本的认同。饶是方彦与赫斯私交良好,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选他作为臂助。
诚然,没什么权力野心的戈培尔没有理由要为瓦&;;尔特去蹚浑水,冲锋陷阵,但只要他上了贼船,再想跳下来撇清关系可就难了。因为无论希特勒颂歌还是希特勒思想,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都将成为双方政治关系的结合剂。这种向心效果是自然产生且不可逆,除非戈培尔对权力一点都不留恋,矢志要结庐隐居才能脱身避免。而对于这点,拥有后世见闻的方彦显然充满信心。
戈培尔显然没有想到方彦这位青年将领会有这么深重复杂的心思。事实上,即便他对方彦保留了充分的警惕,也不可能未卜先知的预料到方彦还给他准备了一套更夸张的组合拳在后面。眼见对方答应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